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乐国的意思、乐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乐国的解释

犹乐土。《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汉 马融 《长笛赋》:“皆 * 和,以美风俗。 屈平 适乐国, 介推 还受禄。”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书》:“其中徭赋,务从轻省,法令不宜烦苛,使人怀定居,远邇争赴,数年之后,可尽化为乐国矣。”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酒阑棋罢,堕珥遗簪,真欲界之仙都,昇平之乐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乐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安乐的地方或理想的美好境地,常带有文学或哲学上的理想化色彩。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面释义

  1. "乐":指安乐、喜悦、无忧的状态。《说文解字》释为"五声八音总名",引申为愉悦之意(《说文解字·木部》。
  2. "国":古义指地域、邦国或疆域。《说文解字》称"邦也",即聚居之地(《说文解字·囗部》。

    合义:"乐国"即令人安居无忧的理想处所。


二、典籍中的文学意象

  1. 《诗经》中的经典用例

    《魏风·硕鼠》三次咏叹:"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表达民众逃离剥削、向往安乐之地的愿望。此处的"乐国"被注为"乐土",即无压迫的理想社会(《毛诗正义》。

  2. 后世文学引申

    唐宋诗词常以"乐国"喻指避世桃源或精神归宿,如王维《桃源行》"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的意境延伸(《王右丞集笺注》。


三、哲学与政治内涵

  1. 儒家理想社会的投射

    在《孟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的框架下,"乐国"暗含君主施行仁政后实现的治世(《孟子正义》。

  2. 道家自然境界的象征

    庄子学派主张返归自然,"乐国"可对应《逍遥游》中"无何有之乡"的超然状态,即脱离世俗纷争的逍遥之境(《庄子集释》。


四、权威辞书定义


五、现代使用与延伸

当代语境中,"乐国"多见于历史文本研究、文学评论及哲学讨论,偶用于比喻性表达(如"心灵乐国")。需注意其与"乐土"的互通性,但"乐国"更侧重地域性,"乐土"侧重社会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综合结论:"乐国"是以《诗经》为源典的复合词,承载着中国古代对理想生存空间的想象,兼具文学美感与政治哲学内涵,本质指向物质与精神双重安适的至高境界。

网络扩展解释

“乐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乐国”意为理想中的安乐之地或幸福国度,常与“乐土”同义,指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地方。该词由“乐”(幸福、快乐)和“国”(国家或地域)组合而成,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二、出处与典故

  1. 《诗经·魏风·硕鼠》
    最早见于诗句:“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表达了对剥削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2. 历史文献引用
    如汉代马融《长笛赋》中“屈平适乐国,介推还受禄”,以及明代张居正文中“数年之后,可尽化为乐国矣”,均以“乐国”喻指治理有序的理想社会。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原文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诗经》相关篇章及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履拜惠襃叙镳辔草辫抄家朝昔虫儿春盘捣弄颠答冬虫夏草冬除風露哏哏钩深图远关戍鰝鰕红勒帛会噎僵槁捡挍交往计谟进酬金阶谨戒谨退进侑锦云旧地重游距絶快憾乱烽禄数马金囊卯酒木运破艳乾录叡才三庭扫拭山花少言寡语生手神垧收食水畔说诳死籍堂堂正正韬戎条播歪派宛转悠扬无等双舞鸡象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