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弄月的意思、拈花弄月的详细解释
拈花弄月的解释
玩赏花月。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麒麟喊冤》:“俄见 苍 圣带领 宋 儒上殿,有褒衣博冠手执《太极图》者,有闭目指心自称常惺惺者,有拈花弄月自称活泼泼地者。”
词语分解
- 拈花的解释 .见“ 拈花一笑 ”。.绣花。《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颜色,善能描龙画凤,刺绣拈花。”
- 弄月的解释 赏月。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之六:“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小妇春粧罢,弄月当宵楹。”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 涇溪 。” 明 陈自得 《太平仙记》第一折:“
网络扩展解释
“拈花弄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拼音:niān huā nòng yuè
- 字面含义:指赏玩花与月,字面可理解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
- 引申含义:
- 中性用法:形容文人雅士吟风弄月、寄情诗酒的风流行为(如明代戏曲《锦笺记》中的用法)。
- 贬义用法:比喻勾搭异性、四处留情,与“拈花惹草”意义相近(部分词典标注为贬义)。
出处与用法
- 典故来源:出自明代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常用于描述男性行为。
- 感情色彩:多数词典标注为贬义,少数语境下可作中性描述。
例句与扩展
- 古典例句:清代袁枚《续新齐谐》中曾用此词形容文人故作洒脱之态。
- 近义成语:拈花惹草、吟风弄月。
注意
不同语境下含义可能变化,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褒贬倾向。若需进一步了解用法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拈花弄月
拈花弄月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形容人玩弄花草的同时,心却飘忽不定,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拈花弄月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艸,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拈花弄月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拈花弄月是年华,”后来被广泛引用。
繁体
拈花弄月的繁体写法是「拈花弄月」。
古时候汉字写法
拈花弄月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在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别。
例句
他整天拈花弄月,无心学习。
组词
花前月下、弄瓦之喜、弄淘之水
近义词
玩世不恭、浮光掠影、心不在焉
反义词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