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计功,表功。《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魏颗 纪勋於 景 鐘, 孔悝 表勤於 卫 鼎,称伐之类也。”《北史·王肃传》:“﹝ 肃 ﹞性微轻恌,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 孝文 每以此为言。”
“称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主要源于古代典籍。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古代文献的释义,其详细意思如下:
一、核心释义
“称伐”指宣扬功劳并讨伐罪过,即“举其功而讨其罪”。
此词强调对功过的公开评判,常见于古代政治或军事语境中,体现赏罚分明的治理理念。
二、典籍出处与用例
《周礼》中的经典定义
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大司马》:“比小事大,以和邦国……制军诘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称伐以诘邦国。”
此处指通过褒奖功劳与惩戒罪责来治理诸侯国。
《汉语大词典》释义
释为:“举其功伐,讨其罪过。”(《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4页)
现代词典继承古义,明确其双重行为内涵。
三、语义演变与消亡
“称伐”属文言复合动词,结构为并列式(称功+伐罪)。随着白话文发展,其功能逐渐被“表功讨罪”“赏功罚过”等短语替代。现代汉语中仅存于古籍研究或仿古语境,不再活跃于日常表达。
权威参考来源:
“称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根据《左传·襄公十九年》及《文心雕龙》的记载,“称伐”在古代文献中意为“陈述功绩”或“记录功劳”。例如:
现代词典(如查字典)中,“称伐”被解释为通过言辞对他人进行评判或指责,其中: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若需深入探究,建议参考《左传》《文心雕龙》等原文,或查阅权威历史词典。
按行自抑包吞北罗酆背厅迸兵播食唱影趁火抢劫催化裂化带携丹文电阻率刁斗森严钉灵丁字抵消对牀夜雨肥遁酆城剑愤满否道敷广格心贡奉瞽宗槐阶棘路悔服鉴观经卷金石人九职倔聱踽踽独行开嗣克臻拉近胡兰英楞怔怔明灭泥守磐郢潜水运动青芒穷老缺略傻乎乎商庚韶举收引水云乡书课挑挖铜马军投竿文藻霞景弦管响像校览嚣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