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秋熟庄稼。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她知道护秋的民兵把桌子集中在北墙根作床子用。”《光明日报》1985.11.12:“他披上那件没有衣扣的白衬衫,赤身裸脚,到农田护秋。”
“护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护秋指守护秋季成熟的庄稼,防止农作物在收获前被盗窃或动物破坏。该词由“护”(保护)和“秋”(秋季/秋收)组合而成,常见于农业社会语境。
传统农业实践
在集体化生产时期(如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生产队常安排专人夜间巡逻护秋,尤其针对玉米等即将收割的作物。
社会风俗关联
部分地区曾存在“偷秋”习俗(如提到偷农科所庄稼被视为“合理合法”),护秋行为也反映了对这种民间习惯的约束。
现代随着农业管理规范化,护秋逐渐被监控设备、围栏等替代,但此词仍用于描述传统农耕文化或特定历史阶段的集体劳动记忆。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学作品中的护秋描写,可参考、4、6的文献来源。
《护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保护秋天的意象和特点。
《护秋》的第一个字是“护”,它的部首是“扌”,总共有8画。 《护秋》的第二个字是“秋”,它的部首是“禾”,总共有9画。
《护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大自然进入休眠期的时候。人们意识到秋天的重要性,开始重视保护秋天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护秋》的繁体字是“護秋”。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护秋》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
1. 我们要共同努力,护秋的意识要深入人心。
2. 护秋就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我们的未来。
护国、护林、保护、护理
爱护秋天、保护秋季
破坏秋季、忽视秋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