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俸的意思、食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俸的解释

亦作“ 食奉 ”。享受俸禄。《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在家食俸》:“ 元和 二年帝东巡,过 任城 ,幸 均 舍,勅赐尚书禄以终其身,号白衣尚书。是大臣在家食俸之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食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食俸”意为“享受俸禄”,指古代官员或公职人员领取朝廷发放的薪俸。该词在文献中亦写作“食奉”()。例如《晋书·职官志》提到高级官员“食奉日五斛”,即每日领取五斛的俸禄。

  2. 历史发展与用例

    • 晋代制度:西晋时期规定,位列公爵或开府的官员(如“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按品级领取俸禄,最高品级每日五斛()。
    • 清代记载:袁枚《随园随笔》提到,东汉元和二年皇帝巡游时赐予尚书终身俸禄,称为“白衣尚书”,被视为“在家食俸”的早期案例()。
  3. 文献异文与通假现象
    古代文献中“俸”常通假为“奉”,因此“食俸”与“食奉”为同一词的两种写法()。这一现象反映了汉字在传抄过程中的用字差异。

  4. 相关词汇与延伸

    • 近义词:食禄、俸禄。
    • 反义词:无俸、罢黜。
    • 文化背景:古代官员俸禄形式多样,包括粮食、布帛等实物,后期逐渐货币化()。
  5. 现代使用与语境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古典文学领域。例如清代小说可能描述官员“食俸多年”,指其长期担任官职()。

“食俸”是反映古代官员经济待遇的专有词汇,其演变与通假现象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若需深入考证,建议结合《晋书》《随园随笔》等原始文献(综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食俸

食俸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月俸或者工资。它由两个部首组成,食部和俸部。食部表示与食物相关的意思,而俸部表示工资或报酬的意思。

食俸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食”(食部),它是汉字中表示食物、吃的意思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8;“俸”(俸部),它是表示工资或者报酬的部首,总笔画为9。

食俸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社会中国家给与官员的薪水或年俸。在古代,官员的薪水由国家发放,主要以粮食为主,所以称为“食俸”。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指代工资或者报酬。

在繁体字中,“食俸”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变化,仍然是“食俸”,没有其他繁体字形式。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食俸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古时写法为“食鄭”,其中“鄭”为古代一个国家的名字,但由于现代简化字的推广,这个字形已经很少使用了。

以下是一些使用食俸的例句:

1. 他的食俸足够养活全家。

2. 我每月的食俸都用来支付房屋贷款。

一些与食俸相关的组词包括:食物、工资、薪水。

食俸的近义词有:月俸、薪酬、待遇。

食俸的反义词有:无薪水、无报酬、领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