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材的意思、官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材的解释

亦作“ 官才 ”。1.按照才能授予官职;任用有才能的人为官。《礼记·王制》:“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 郑玄 注:“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长。” 孔颖达 疏:“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是準拟其官以其材,故云官材也。”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官才任贤,羣善必举。”《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銓衡专於臺阁,上之分也;孝行存乎閭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

(2).作官者的才能。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周 进士必辨官材, 汉 弟子员必仪状端正, 唐 文武选必体貌丰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官府所需的人才或官吏的才能。这个词体现了古代对官员选拔和能力的双重关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1. 官府所需的人才:

    • 这是"官材"最直接的含义。"官"指官府、官职,"材"指有才能的人或材料。合起来指符合官府选拔标准、具备担任官职所需才能的人。这层含义强调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 引用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此义项,释义为:"官府所需的人才。"
    • 例证: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郑玄注:"贤,有善行也。能,多才艺也。... 进贤,谓献其贤能之书于王也。使能,不使以官材。" 这里的"官材"即指具备担任官职才能的人(郑玄注虽未直接解"官材",但上下文明确区分了"贤"、"能"与官职所需才能的关系)。
  2. 官吏的才能:

    • 此义项侧重于官员本身所具备的才能、才干、能力。"官材"在这里指为官者治理政事、履行职责所应具备的素质与本领。
    • 引用参考: 《汉语大词典》也收录此义项,释义为:"作官的才能。"
    • 例证: 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常隐含在对官员评价或选拔标准的论述中。例如,谈论某人是否胜任某官职时,会考察其"官材"如何。

词源与演变:

现代用法:

"官材"是一个古语词,主要包含两层紧密相关的含义:一是指官府选拔任用所需的有才能的人;二是指官吏本身所具备的治理才能和本领。这个词集中体现了古代对官员选拔制度和个人为官素质的双重关注。

网络扩展解释

“官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核心含义(源自经典文献)

  1. 选拔人才
    指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体现古代选贤任能的制度。如《礼记·王制》记载:“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 郑玄注解为“辨其论,官其材”,即通过考察才能确定官职任命。

  2. 官员的才能
    亦可指为官者自身的能力素养,如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中“官才任贤”即强调官员才能与贤德并重。

二、引申含义(现代语境)

  1. 贬义用法
    现代偶尔被引申为“官员的财物”,用于批评贪污腐败现象,如“形容官员以权谋私”。但此用法非古籍原意,需注意语境区别。

三、词源辨析

建议在古籍阅读中优先采用“选拔人才”或“官员才能”的释义,现代语境下若涉及贬义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室百足之虫鲅剌暴暵奔蛇标名不如归菜羹采畿参虎擦西唱诺乘物晨昏冲积物愁愤典籍凡尔丁钩治鳏孤孤栋鼓鞄寒食散化及豚鱼皇干鳇糟火燎护阵蒹葭之思间奏曲积非惊皇失措卡扼亏心事廉访离驹离絶陵伐凛如陋室眉子弭定悯哀明核鸣声谧稳挐兵能事毕矣裴回破家亡国戗堤毬子菊戎务三槐寿画受奖歪风邪气王献之唯恐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