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胡粉的意思、胡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胡粉的解释

(1).铅粉。用于傅面或绘画。《释名·释首饰》:“胡粉:胡,餬也,脂合以涂面也。”《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独胡粉饰貌,搔首弄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胡粉、白石灰等,以水和之,涂鬢鬚不白。”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愚人乃不信黄丹及胡粉乃化铅所作。” 清 曹寅 《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月窟玄卿螺子笔,麝煤胡粉轻无迹。”

(2).用于涂墙。 汉 蔡质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以胡粉和椒涂壁,曰椒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胡粉是汉语中对铅粉的别称,特指古代以铅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一、基本定义与化学成分

胡粉即铅粉,化学成分为碱式碳酸铅(Pb₃(CO₃)₂(OH)₂)。其名称源于古代制作工艺的传播路径或原料特性,"胡"字可能暗示其技法与西域(古代"胡地")有关联,或因其质地细腻如胡人(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谓)所用之粉而得名。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白色颜料和化妆品原料。

二、制作工艺

传统胡粉通过化学法制成:将铅片置于醋酸溶液中,置于密闭空间内发酵,表面生成的碱式碳酸铅刮下即为胡粉。明代《天工开物·下卷》详细记载此法:"每铅片百斤,用醋二升……置之密室,覆以草灰,约七日,其面成霜。" 此工艺复杂,成品洁白细腻,但含毒性。

三、主要用途

  1. 化妆品领域

    作为古代女性妆粉的核心成分,用于敷面增白。古籍《齐民要术》载有"作胡粉法",印证其美容用途。但因含铅长期使用易引发中毒,故有"洗尽铅华"之说。

  2. 绘画颜料

    在壁画、工笔画中用作白色颜料,敦煌莫高窟部分壁画即含铅粉成分。其覆盖力强,但易氧化变黑(形成硫化铅)。

  3. 医药应用

    《本草纲目·卷八》载其药用价值:"胡粉,即铅粉……能治痈肿瘘烂,亦能杀虫",但明确警示其毒性:"其性带阴毒,不可多服"。

四、别称与文化关联

胡粉在文献中亦称"铅华"(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定粉"(《本草衍义》)或"官粉"。其名常见于诗词,如白居易《时世妆》"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侧面反映铅粉妆容的流行。

五、历史演变

随着时代发展,因铅粉毒性问题,唐宋后逐渐被米粉、紫茉莉籽粉等天然妆粉替代。明清时期,更安全的"珍珠粉"(以贝壳煅烧制成)兴起,胡粉的化妆品用途最终衰落,但其作为传统颜料和药材的记载仍留存于典籍中。


权威参考来源

  1.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卷八》(明代医药典籍)
  2. 宋应星《天工开物·下卷》(明代工艺百科全书)
  3. 贾思勰《齐民要术》(北魏农学著作,记载制作工艺)
  4. 《敦煌石窟颜料研究》(文物出版社,考古实证)
  5.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铅粉化妆习俗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胡粉”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化学、文学等多角度解析,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胡粉是古代以铅为原料制成的人工粉末,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化学式:2PbCO₃·Pb(OH)₂)。其名称中的“胡”可能源于西域传入的工艺,或与“糊”(指油脂调和)相关。

二、历史用途

  1. 化妆与美容
    古代女性常用胡粉敷面修饰容貌,《后汉书》记载李固“胡粉饰貌,搔首弄姿”,可见其作为化妆品的普及。晋代文献还提到胡粉与白石灰混合可染黑须发。

  2. 建筑与装饰
    汉代宫廷用胡粉涂墙,如《汉官典职》描述“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石虎更用其混合花椒涂壁,称“椒房”。

  3. 绘画与工艺
    胡粉是传统绘画颜料之一,清代曹寅诗句提及“麝煤胡粉轻无迹”,体现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三、化学成分与药用

四、文学比喻

成语“胡粉”引申为虚假的外表,如《查字典》解释:“比喻伪装真实性情”。这与铅粉遮盖皮肤瑕疵的特性密切相关。

五、注意事项

胡粉因含铅具有毒性,现代已不再作为化妆品使用。古籍中虽记载药用,但需严格遵循剂量,避免内服或长期接触。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化学分析及文化隐喻,如需进一步了解制作工艺或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来源、6、7的详细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宝箱八姓惭腼草码宸网躇步聪令错支剌单只大头小尾大字钓道东陵瓜逗教端然多垒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发题费务蜂午膏香官铸贺功黑灯瞎火荷蒙火山兼容并蓄镜澄晋棘斤正揽收隆沍马鳖梦魇秘术捻金凝眼配手陴堞品食迁善黜恶挈维青丘缴秋瑾榷茗人心如面绳板眚期盛主石局衰悴铁扇公主梯轿同位语,同位词望诸污僻下阪走丸乡校销旷小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