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tter] 书信
书牍盈案
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梁书·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牘盈案,宾客满门, 云 应对如流,无所壅滞。”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有士人颇强记自负,饮酒世尠双。乃求朝士之有声价者,藉其书牘与先容。一旦持謁 张 , 张 得函啟缄,喜曰:‘君果多闻耶,又能敌吾饮。’”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 陈思 书牘,欲以翰墨为勋绩。”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析言詔令、奏议,总曰书牘之属。”
“书牍”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均有详细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解释:
书牍(shū dú)指书信或信函的统称,特指古代以竹简、木牍为载体的书面通信形式。例如《南史》中“书牍盈案”即形容书信堆积的场景。
最早可追溯至《汉书·艺文志》,其中提到“士人以书为牍”,说明书牍作为通信方式在汉代已普遍使用。
常见近义词包括:书函、信札、尺牍、书简等。英文可译为“letters”(书信)。
提示: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古代文体分类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梁书》《南史》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来源4)。
《书牍》是指书信、信笺的简称,是用来书写文字或记录信息的纸张。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书写的东西,具体含义为书写材料。
《书牍》的拆分部首是“勹”和“牜”,拼音为“〢”和“牜”。其中,“〢”是指“包围”的意思,“牜”是指“牛”的意思。
《书牍》的总笔画为12画。
《书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律》一书中。现代汉字中的繁体字为「書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在繁体字「書牘」中,「書」的写法为称为“虫寄”,即在字下方加上一个“虫”的形状,表示把文字寄托在纸上。而「牘」的写法与现代相同,可以看出古人们对于纸张的重视并记录文字的方式。
1. 他专注地写着一张纸上的《书牍》,一字一字地书写。
2. 经过多年的书写实践,他的《书牍》越来越工整,字迹也越来越漂亮。
1. 书写:指用笔写字的行为。
2. 书信:指通过书写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
3. 书写材料:指用来书写文字的各种材料。
1. 笔记:指记录事物或个人观点、经验的文字。
2. 信笺:指用来书写信件或通信的纸张。
3. 文字:指以符号、符号组合的方式来表达语言的形式。
口头:指通过口述传递信息的方式。
口信:指通过口头传递信件或信息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