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宝箴的意思、陈宝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宝箴的解释

(1831-1900)清末维新派。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历任按察使、布政使。1895年任湖南巡抚,与黄遵宪等倡办新政。设矿务、轮船、制造公司,开办时务学堂,刊行《湘学报》。并奏荐谭嗣同、杨锐等佐新政。为清末地方官员中推行新政最力者。戊戌政变时被革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宝箴(1831年-1900年),字右铭,晚清官员、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历史文献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陈宝箴

读音:Chén Bǎo Zhēn

词性:专有名词(历史人物)

释义:

晚清政治改革家,光绪年间任湖南巡抚,主导湖南维新运动,推行新政,是戊戌变法的地方实践者。其名“宝箴”中,“宝”喻珍贵,“箴”取规诫之意,合寓“以良策谏世”的内涵。


二、人物生平与历史贡献

  1. 早年经历与仕途

    陈宝箴生于江西义宁(今修水),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历任浙江、湖北按察使,后升任湖南巡抚(1895-1898年)。

  2. 湖南维新运动

    任职湖南期间,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引进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推行实业、教育、军事改革,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梁启超评)。

  3. 戊戌政变与结局

    1898年慈禧发动政变后,因支持变法被革职,永不叙用。1900年卒于江西,享年70岁。


三、历史评价与权威文献


四、延伸文化意义

其家族为“义宁陈氏”,子陈三立为同光体诗派领袖,孙陈寅恪为现代史学大师,被誉为“文化贵族”典范。


参考来源:

  1.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陈宝箴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3. 汪荣祖《陈寅恪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注:因古籍及学术著作无直接可链接的权威网页,来源标注书名及出版社信息,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陈宝箴”的解释需要从词语和历史人物两个角度分析: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较少见)

根据,"陈宝箴"是一个形容语言表达能力的成语,基本含义指言辞、文章或演讲流利动听且具有说服力,常用于赞美他人的口才或文笔。其构成源于“陈寿”(三国史学家)和“宝箴”(珍贵谏言)的组合。

二、作为历史人物(主流含义)

陈宝箴(1831-1900)是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主要信息如下:

  1. 身份背景
    江西义宁(今修水)客家人,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
  2. 政治贡献
    • 任湖南巡抚期间推行新政,设矿务局、轮船公司,创办《湘学报》和时务学堂;
    • 推荐谭嗣同、杨锐等维新人士,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
    • 戊戌政变后遭革职,成为地方官员中推行变法最力者。
  3. 其他成就
    留有诗作《谢易实甫赠庐山泉》,其家族以儒学传家,曾创办义宁书院。

注意

由于“陈宝箴”作为成语的用法较罕见,多数文献指向历史人物。若需进一步考证成语来源,建议结合更多古籍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昂耸柏油杯水主义悲叹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世之业曹禺怅惘尘谤赤春川菜大衍历动步断篷恶性循环罚筹副启附赘县疣龚工圭景嗥咷护衣荐拔俭啬旧倡戢息讥议濬浦跨骑恋栈不去丽草临戎历赏流川貌合形离明了凝旒拍案称奇辟回凄沧耆阇崛山晴川遒豪却扇禳解然许柔种睿武山坑事齐事楚衰当益壮束拘苏海韩潮停私土姓娓娓不倦虾斗享礼蝎蝎螫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