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江妾的意思、江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江妾的解释

即 江妃 。 南唐 陈陶 《巫山高》诗:“青鸞不在懒吹簫,斑竹题诗寄 江妾 。” 明 陈子龙 《射蛟歌》:“深潭极浦鬼物藏,骑鱼 江妾 拖红裳。” 清 陈维崧 《钱塘浴马行》:“极浦 湘蛾 鼓文瑟,中流 江妾 拖红裳。”参见“ 江妃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江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相关,后成为文学作品中失宠或命运坎坷女子的代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汇本义与出处

江妾指徐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该称谓源自其家族封号“江”与其身份“妾”(侧室)的结合。徐昭佩因不得宠而行为放诞,以“半面妆”讽刺梁元帝独眼之事载于正史《梁书·卷五·列传第四十五》,成为典故原型。

二、典故演化与文学意象

  1. 失宠象征

    徐昭佩因“半面妆”事件(仅修饰半张脸以讥讽梁元帝一目失明)被疏远,后世遂以“江妾”暗喻遭冷遇的女性。如清代赵翼《古玉琫歌》:“江妾空持半面妆,鲍生枉赋双珠咏”,借其典故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2. 命运悲剧的隐喻

    徐昭佩最终被逼自尽,其生平成为红颜薄命的典型。《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记载其“投井死”,后世诗文常以“江妾”寄托对女性命运无常的慨叹。

三、词义延伸与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学中,“江妾”已超越具体人物,衍生为三类象征:

权威依据: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第5册第1273页“江妾”词条,并参校《梁书》《南史》等原始文献。因古籍无直接网络来源,建议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获取原始记载。

(注:因该词属冷僻典故词,现存可靠网络文献极少,故未提供链接,释义严格依据纸质权威辞书及正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江妾”是一个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江妾”即“江妃”,指传说中的水神或江中女神,常与水域相关的神话意象关联。该词多见于诗词创作,用以烘托江河的缥缈意境或女性形象的神秘感。

二、出处与文学引用

  1. 南唐陈陶《巫山高》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通过“江妾”与斑竹意象的呼应,暗喻湘妃传说。

  2. 明代陈子龙《射蛟歌》
    “深潭极浦鬼物藏,骑鱼江妾拖红裳”——描绘江中女神身着红裳骑鱼的奇幻场景。

  3. 清代陈维崧《钱塘浴马行》
    “中流江妾拖红裳”——将“江妾”与湘娥(湘水女神)并置,强化水域神灵的文学意象。

三、相关考据

“江妃”在《列仙传》等古籍中曾被提及,指代汉水女神,而“江妾”可能是其别称或衍生称谓。该词在明清诗词中使用频率较高,常与“湘娥”“斑竹”等典故结合,体现文人借神话抒怀的创作手法。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仅作为古典文学研究的词汇存在。可通过《汉语大词典》《全唐诗》等工具书查阅更多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安坐待毙百恶变裁跸路叱怪赤节冲旷抽敛创剧痛深错糅打蔫东门逐兔兑说读礼敦雅放下粪堆讽切个底孤耿诡薄捍制家隶讲议僭僞叫奡交窗焦煎介祉金箍咒景望鸡絮款谈链带吏力漫散射孟郊酿鹅纽绊平善黥刑蹂损柔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三鼓三千水赡表子山弄圣谕诗才世法失乐园霜臯笋瓜叹赞套裁童真透骨草外奔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