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漕台的意思、漕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漕台的解释

漕运总督。主管漕粮的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 宋 洪迈 《夷坚支乙志·一明主簿》:“﹝ 刘策 ﹞时春秋已高,侍从中有矜其潦倒者,为移书漕臺,得摄 松溪 主簿。”《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漕臺请他喫饭,都是锁了舱门才去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当年他老爷做过我们的漕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漕台是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的专称,主要指明清时期管理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其名称源自“漕运总督”的别称。该职位在历史上具有明确的行政职能与地域管辖范围,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词源与释义

“漕”指通过水道运输粮食,“台”为古代官署名或高级官职代称。《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漕运总督的别称”,《中国历史大辞典》进一步说明其职能为“总揽漕粮征收、押运及河道治理”。

二、历史沿革

漕台制度成型于明代,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永乐年间设漕运总兵官,后改称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驻节淮安府。清代沿袭此制,《清会典》载漕运总督“秩从一品,掌漕輓政令”,直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废止而裁撤。

三、职能范围

漕台管辖涵盖三大核心事务:

  1. 漕粮调度:统筹八省漕粮经大运河输往京师,年运量达400万石(《漕运通志》);
  2. 河道维护:督办山东至长江段运河疏浚,配备浅夫、闸夫等治河专业队伍(《河防一览》);
  3. 军事管辖:统率漕标官兵,巅峰时期辖制绿营兵丁超万人(《清史稿·兵志》)。

四、文献例证

明代王琼《漕河图志》详述漕台“春夏督漕,秋冬还部”的工作周期,清代林则徐任漕运总督期间(1831-1832)推行“漕粮海运”改革,相关奏折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职官体系在《续文献通考》《淮安府志》等古籍中均有专题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漕台”是古代官职“漕运总督”的别称,主要职责为管理漕粮的征收、运输及监督等事务。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历史演变

3.职责与地位

4.别称与尊称

5.文学记载

“漕台”是古代漕运体系的核心官职,兼具行政、军事与监察职能,对维护国家经济命脉至关重要。

别人正在浏览...

暗访百怪稗乘宝持保社畚斸碧沚长秋宫惩羹吹齑持掣玳帘大居正丹东市的这顿官顿老封岳伏兵敷朝服饵钢针构件灌脓函授生旱灾荷筒红派司画柙呼吁既齓吉康九轨继序吉主拘谫孔规匡裨诓吓连洏露齿禄养髦倪猫头鞋面面上磨佗子盘樽破道敲山震虎青门种瓜赇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散件绳量渗癞嗜胆宿道梭肚逃祸仵人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