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金琯 ”。指金属制的吹奏乐器。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结象弭於前衡,奏金管於后阵。” 南朝 梁 沉约 《四时白紵歌·秋白紵》:“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琯玉柱响洞房。” 唐 李白 《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 清 龚自珍 《贺新凉·忆菊》词:“何处帘櫳何处院?金管玉簫浓醉。”
(2).指饰金的毛笔管。《太平广记》卷二百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韩定辞》:“昔 梁元帝 为 湘东王 时,好学著书,常记録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书之。故 湘东 之誉,振於 江 表。”
“金管”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种主要释义,具体如下:
指金属制的吹奏乐器
这一释义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文献,如江淹《萧被侍中敦劝表》中提到的“奏金管於后阵”,以及李白《江上吟》中的“玉簫金管坐两头”。该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仪仗或宴乐场景中的金属管乐器。
指饰金的毛笔管
此义项源自《太平广记》引用的《北梦琐言》,记载梁元帝为湘东王时,用不同材质笔管记录不同品行的典范人物,其中“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这类笔管以金银雕饰,象征书写对象的高尚品德。
两种解释均见于多部古籍,但权威性较高的网页(如)更侧重毛笔的释义。需注意的是,部分文献中“金琯”为“金管”的异体写法,二者含义相通。
《金管》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金和管。金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代表着财富和价值;管代表着管理、控制或管束。因此,《金管》一词可以理解为对金钱和财富的管理和控制。
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其中有一节叫做《象管》。在这一节中,管被用来象征着管理和控制的意思,并与金相结合,形成了《金管》这个词。
《金管》的部首是钅(钆),它表示金属的意义。钅在字典中是单独编排的。《金管》共有12个笔画,其中金部分有8个笔画,管部分有4个笔画。
《金管》的繁体字是「金管」,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而《金管》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是「金賓」。其中的「賓」是指「栝」,用来表示管的意思。
1.他在公司中负责金管工作,确保财务安全和合规性。
2.在经商时,必须懂得金管之道,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
近义词:财务管理、金融管理、资金管控
反义词:离散、糟蹋
组词:金库、管理、管制
帮身班兰贝帙比里避强打弱不自在曹伍朝露溘至沉住气迟命厨廪词锋催头杜魄肥膌干名构画规脱禾稻宏衍画碟槐阶棘路哗咎绘声写影见钱眼开兼善天下继而凈门兰州林熙六区慢戾麋灭魔劫募人出首攀援飘落倾跌青眷秋序取择惹起柔同山魅社伙升荣失乡收掩所有制趿拉板儿霆激颓响拓羯瓦枕圩田吴姬无是非霞表湘簟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