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作“蝲蝲蛄”。即蝼蛄。
“喇喇蛌”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喇喇蛌”是蝼蛄的俗称,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常见于农田或潮湿土壤中,以植物根茎为食,被视为农业害虫。
蝼蛄因前足特化为挖掘足,形似“拉土”动作,可能衍生出“喇喇蛌”这一俗称。其生物学特性可参考农业类文献进一步了解。
如需更权威的方言词条解释,可查看《汉语方言大词典》或地方志资料。
《喇喇蛌》是一个民间俗语,多用于形容人们大呼小叫、喧闹不休的场景。它通常表示嘈杂、喧闹、吵闹的意思。
《喇喇蛌》由“喇”、“喇”、“蛌”三个字组成。
“喇”字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8。
“蛌”字的部首是“虍”,总笔画数为11。
《喇喇蛌》词语的来源目前尚无确切资料。民间俗语的产生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流传下来的,与特定历史或文化背景相关。
《喇喇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囉囉蠱》。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喇喇蛌》这个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目前尚无可靠的相关文献记载。
1. 操场上孩子们玩得喇喇蛌的,一片嘈杂。
2. 这个市集真是喇喇蛌,人山人海。
3. 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市区的街道上开始热闹起来,到处都是喇喇蛌的声音。
1. 喇喇蛌声 - 形容喧闹声音
2. 喇喇蛌闹市 - 形容繁华热闹的市场
3. 喇喇蛌街道 - 形容熙熙攘攘的街道
1. 喧嚣 - 形容声音大、吵闹的
2. 吵杂 - 形容声音嘈杂、杂乱无章的
3. 嘈杂 - 形容声音刺耳、杂乱的
1. 宁静 - 形容安静、静谧的
2. 鸦雀无声 - 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噪音
3. 寂静 - 形容完全没有声音,非常沉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