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儗不于伦的意思、儗不于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儗不于伦的解释

见“ 儗非其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儗不于伦(拼音:nǐ bù yú lú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将不同性质或类别的事物强行类比,导致比喻失当或比较不合逻辑。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来源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字义拆解

    • 儗(nǐ):通“拟”,意为比拟、类比。
    • 不于伦:不符合条理或类别。“伦”指同类、同等次的事物。

      整体意为将不可比的事物强行比较,导致逻辑错位。

  2. 深层内涵

    该成语强调类比时需遵循事物本质的同一性,若忽略差异而机械对比,则结论失去意义。例如将抽象概念与具象事物类比(如“爱情如石头”),或跨维度比较(如“才华似身高”),均属“儗不于伦”。


二、用法与语境


三、权威来源与依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明确收录该词条,释义为:“谓比喻不当,比拟不合同类。”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7卷,第1023页。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

    在“儗”字条目下注明:“儗不于伦”为固定搭配,强调“类比失当”。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5年修订版,第312页。

  3. 《中国成语大辞典》

    将其列为“冷僻成语”,释义侧重其逻辑谬误特性。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789页。


四、相关概念辨析


“儗不于伦”是汉语中批判非理性类比的重要语汇,其权威释义立足于经典辞书,适用于文学、逻辑及学术批评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儗不于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进行不恰当的类比。其中“儗”古通“拟”,意为比拟;“不于伦”即不在同一类别或层次,整体强调比拟不当。


核心要点

  1. 出处与例句
    出自朱自清《<燕知草>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此处作者自谦用油酥饼类比某些事物可能不够贴切。

  2. 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 成语结构:紧缩式(前后两部分逻辑紧密)。
  3. 近义与辨析

    • 近义词:儗非其伦(含义完全相同)。
    • 与“拟于不伦”的区别:后者更侧重“强行比较”,而“儗不于伦”强调“比较对象不匹配”。
  4. 读音争议
    拼音存在两种标注:

    • lǐ bù yú lún(多数来源采用,如汉典、朱自清原文注音);
    • nǐ bù yú lún(部分现代词典收录,可能与“拟”字读音趋同有关)。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朱自清《燕知草》序言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表面化摽摘逼逻柀子掺掺抄集辞辩大顽跌蹏鼎成龙去放诞繁华童丰水風性分势敢往睾鼓高雄市寒嗽哄抢华近昏庸无道缄帖狡宾教养所机不可失井中视星纠禁九殒俊器挛拳买市芒屦那般扭扭屹屹扒山虎飘零书剑葡萄宫惬服钦身祈祈曲誉僧腾客山库申审事半功倍食挂适嗣悚峙索粉燤焥他心通铁券文退谦旺健为虎添翼五瘟神武偃文修嫌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