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枿的意思、枯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枿的解释

(1).枯枝,枯株。 唐 喻凫 《宿石窟寺》诗:“野鹤立枯枿,天龙吟浄潭。” 宋 苏辙 《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荻园斫尽有枯枿,束茅吹火初如灯。”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脱壳楸》:“ 代州 寿寧观 , 宋 天圣 中,一楸树老且枯矣……投药此树中,明年,枯枿再茂。”

(2).犹枯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蜀 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枯枿,隆冬方萌芽布阴, 蜀 人呼为楷木。” 宋 朱松 《月桂花》诗:“芳根维无恙,岁晚但枯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枯枿(kū niè)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语词汇,具有以下详细含义:

  1. 基本释义

    指枯死的树桩或树木的残根。其中“枿”是“蘖”的异体字,本义为树木砍伐后重新生长的枝条,引申为残留的根株。《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枯枿,枯树桩;枯树根。”例如古文献中“山野遍枯枿”即形容草木凋零的景象。

  2. 词源与构词分析

    • 枯:本义为草木失去水分而干萎,《说文解字》释为“槀也”㊟。
    • 枿(niè):同“蘖”,《说文·木部》注:“伐木余也”,指树木砍伐后新生的枝芽,后泛指残根断桩㊟。

      二字组合后,“枯枿”强调完全失去生机、仅存残骸的树根或树干,常见于描写荒凉景色的诗文。

  3. 文化意蕴与用例

    该词承载着衰败、顽强再生的双重意象。如唐代诗人孟郊《峡哀》中“枯枿没沙井”喻指生命湮灭;而《山海经》记载“寻木”神话时,枯枿亦象征生命循环的根基㊟。古典文学中多借枯枿寄托对自然更迭或人世沧桑的感悟。


参考资料来源:

㊟ 《说文解字》在线检索(中华书局数据库)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二版,第6卷第128页

㊟ 《山海经·海外北经》文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网络扩展解释

“枯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中的用例

古代诗文常以“枯枿”营造萧瑟意境:

三、发音与争议

四、延伸用法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酉阳杂俎》《续夷坚志》等古籍原文,或通过专业辞书核实发音及用法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北宿倡辩称绩斥事冲阸崇峻村艇大耗担代盗塞點攛颠懂幡虹锋锷负欠告近各自宫卿鼓筑寒禁候灰花胡衕荒旱欢聚一堂袷袄间不容缓教练机警柝看街楼可哀空俭叩舷愧悦缧絏乐游原涖刑乱目马乾秘籍明火执械幕天席地凝坚欧阳予倩前恶旗尉弃远三街六巷麝笺笙竽调味品铜蠡图録腕子违贰偎贴为头殟殁下嫁香妃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