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槁凋零。 唐 孟郊 《送李翱习之》诗:“执手復执手,唯道无枯凋。”《花城》1981年第1期:“几十头各种颜色的奶牛,正安闲地寻觅着还未枯凋的青草。”
“枯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枯槁凋零”,通常用来形容植物失去生机、干枯衰败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孟郊在《送李翱习之》中写道:“执手復执手,唯道无枯凋”,通过“枯凋”表达对友人离别后情谊不衰的期许。
现代文学作品如《花城》也使用该词:“奶牛寻觅未枯凋的青草”,描绘自然场景。
自然现象
多用于描述秋季植物凋零或病弱植物的状态,如“枯凋的草木”“未枯凋的青草”。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文解析,中的文学作品引用(如、5、6)。
《枯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植物变得枯萎、干枯。
《枯凋》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几,分别表示木头和几个数目。它的总笔画数为10。
《枯凋》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的。其中,「枯」是一个基本汉字,意为植物失去水分干枯;「凋」是一个附加字形,表示枯萎、憔悴。
《枯凋》的繁体字为「枯凋」,拆分部首和笔画数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枯凋」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限制了篇幅,无法展开详细说明。
1. 悲伤折磨着她的内心,她觉得自己的心灵像一片枯凋的花朵。
2. 草地上一片枯凋的黄叶,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1. 枯木:指枯萎干枯的树木。
2. 凋谢:指花朵或植物逐渐失去生机、枯萎。
萎缩、枯萎、憔悴。
茂盛、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