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槁凋零。 唐 孟郊 《送李翺習之》詩:“執手復執手,唯道無枯凋。”《花城》1981年第1期:“幾十頭各種顔色的奶牛,正安閑地尋覓着還未枯凋的青草。”
“枯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枯槁凋零”,通常用來形容植物失去生機、幹枯衰敗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孟郊在《送李翺習之》中寫道:“執手復執手,唯道無枯凋”,通過“枯凋”表達對友人離别後情誼不衰的期許。
現代文學作品如《花城》也使用該詞:“奶牛尋覓未枯凋的青草”,描繪自然場景。
自然現象
多用于描述秋季植物凋零或病弱植物的狀态,如“枯凋的草木”“未枯凋的青草”。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文解析,中的文學作品引用(如、5、6)。
《枯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植物變得枯萎、幹枯。
《枯凋》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幾,分别表示木頭和幾個數目。它的總筆畫數為10。
《枯凋》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其中,「枯」是一個基本漢字,意為植物失去水分幹枯;「凋」是一個附加字形,表示枯萎、憔悴。
《枯凋》的繁體字為「枯凋」,拆分部首和筆畫數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枯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限制了篇幅,無法展開詳細說明。
1. 悲傷折磨着她的内心,她覺得自己的心靈像一片枯凋的花朵。
2. 草地上一片枯凋的黃葉,仿佛在訴說着秋天的故事。
1. 枯木:指枯萎幹枯的樹木。
2. 凋謝:指花朵或植物逐漸失去生機、枯萎。
萎縮、枯萎、憔悴。
茂盛、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