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闻诵的意思、闻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闻诵的解释

谓传布和称道。《金史·张汝霖传》:“本朝法制,坦然明白,天下之人,无不闻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闻诵"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应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构成 "闻"在《说文解字》中解作"知声也",指通过听觉接收信息并形成认知,如《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经典用法。"诵"在《说文》释为"讽也",本义指有节奏的朗读,如《周礼·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的记载。二字组合构成"闻诵",形成从听觉接收信息到口头表达输出的完整认知闭环。

二、文献应用 该词主要见于古代教育文献,如《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孔颖达疏"闻诵已熟",指通过反复聆听和诵读掌握经典文献的教学过程。在《汉书·艺文志》中,"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的记载,也印证了"闻诵"在古代官吏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文化内涵 作为古代教育方法论的具体实践,"闻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口耳相传"的学术传承特色。朱熹在《学校贡举私议》中强调"读经必专一,必以渐而入",这种强调听闻与诵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耳治""目治"相配合的传统治学路径。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其体现的"听说互动"学习理念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闻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古汉语中的核心含义(传布称道)

  1. 基本定义
    指“传布和称道”,强调对事物或法制的广泛传播与赞誉。该用法源自《金史·张汝霖传》:“本朝法制,坦然明白,天下之人,无不闻诵”。

    • 字义拆分:“闻”指传播、听闻,“诵”为称颂、诵读,组合后表达公开宣扬并得到认可。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制度、法令或思想的普遍认可,例如古代文献中称颂国家法制完善时使用。

二、现代延伸理解(倾听学习)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通过倾听他人朗诵或讲解来学习知识”,例如:

三、辨析与总结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金史》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姬扇襃扬赑赑充厌窗禽楚襄骴禁慈命带动胆粗气壮爹爹帝流浆顶子耳福防把返魂香肥益酤酿猾稽皇陵欢欣若狂回歌洄曲呼雉呵卢家常茶饭跏子畸变京京浄筵缙绅便览酒海獧子课核会计泪叶连篇累帙历头力正龙媒蟠龙钗偏爱片晷钱本浅尝樵牧清热轻伤曲泽忍耻荣荣融释贯通商务印书馆事业费率意铁炭详览膝点心谢宾客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