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驾马驱驰。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屯》:“倚立相望,适得道通,驱驾奔驰,比目同床。” 隋 江总 《岁暮还宅》诗:“悒然想泉石,驱驾出城臺。”
(2).使用;驾御。《隋书·天文志上》:“ 汉高祖 驱驾英雄,垦除灾害。”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 居易 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诗动千百言,而无典故驱驾,便以单薄。”
(3).犹奔腾。 唐 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愚尝览 韩吏部 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抶电,撑抉於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规模阔大,必有廓犖驱驾之气,其工夫精细,必有沉鷙縝密之虑。”
“驱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驾马驱驰
指驱使马匹奔驰,常用于描述驾驭车马的动作。例如汉·焦赣《易林·泰之屯》中“驱驾奔驰,比目同床”,以及隋代江总《岁暮还宅》诗“驱驾出城臺”。
使用、驾驭(引申义)
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掌控与运用。如《隋书·天文志》提到“汉高祖驱驾英雄”,唐代元稹也以“驱驾文字”形容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奔腾的气势
形容如奔腾般的气势,常见于文学评论。例如唐代司空图评价韩愈的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抶电”,明代唐顺之则用“廓荦驱驾之气”描述宏大格局。
补充说明
该词在古诗文中常出现,如宋代吴潜《水调歌头》中“长风为我驱驾”,既呼应字面意义,又暗含对自然力量的借喻。需注意其语境多与动态、力量相关,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或文学分析。
驱驾是指命令或请求对方离开的礼貌用语,相当于“请您走吧”。它的拆分部首是马和车,共有11个笔画。
驱驾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曹惠公在位不闲,曰将驱驾遣王。”在古代,驱驾用于对上级或尊贵的人表示礼貌和敬意,请求对方离开或移动。在繁体字中,驱驾则写作驅車。
在古代,驱驾可以用以下四种方式写作:
1. 他一声驱驾,客人们纷纷离开了。
2. 主持人说道:“请各位嘉宾驱驾上台。”
1. 驱散:使分散,使离散
2. 驱逐:赶走,使离开
3. 驱使:驱动、驱使、驱策
4. 驱赶:赶走、逐离,使离去
5. 驱敲:赶走、迫使
1. 请走:示意对方离开
2. 请离:请对方离开
3. 请退:请求对方退后
1. 请入:请对方进入
2. 请留:请求对方留下来
3. 请坐:邀请对方坐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