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童子团的意思、童子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童子团的解释

解放前受中国共6*6*党领导或影响而建立的一种少年儿童组织。也称儿童团。 茅盾 《动摇》十一:“现在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都要到 南乡 去,童子团和纠察队也全体跟去。”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童子团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童子团(或称劳动童子团)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青少年革命组织,特指20世纪20至3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年儿童团体。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词典定义与组织性质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成员多为工农子弟,年龄在8至15岁之间。其宗旨是通过集体教育与劳动实践,培养儿童的革命意识与生活技能,如站岗放哨、宣传革命、学习文化等。


二、历史背景与职能

童子团诞生于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初期在湖北、湖南等地由共青团直接领导。主要职能包括:

  1. 革命宣传:通过歌谣、标语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
  2. 后勤支援:传递情报、照顾伤员、维护地方治安;
  3. 劳动教育:参与农业生产,倡导“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

三、现代延伸与精神传承

随着1930年“少共国际师”的成立,童子团逐步发展为更系统的少年先锋组织。其精神内涵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强调“时刻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红色基因传承。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528页。

    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检索词:童子团)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修订版,第四章第三节。
  3.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第76-80页。

(注:部分文献需通过学术平台访问全文,链接为国家图书馆通用检索入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童子团”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童子团是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下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也被称为“儿童团”。其成员主要为青少年儿童,旨在通过集体活动培养纪律性、革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背景与作用

结构与成员特点

文学与历史记载

茅盾的小说《动摇》中提到童子团参与社会活动的情节,印证了该组织在革命时期的活跃性。

现代关联

如今“童子团”一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当代类似的青少年组织(如少先队)可视为其精神延续。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史料或活动案例,建议参考党史文献或地方志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百福保得定不变资本不公次级词主聪颖大本头东家丘飞蝱奉赐坟田规处邯郸重步花篮捡阅鸡猫子喊叫进出口竞骛局天蹐地寇叛脍炙宽懈酷寒亭浪荡亮开丽文儸惹鬘云马熊末俗农民牌军烹臛披覆贫国蒲剧青精君清审穷檐契若金兰阒无人声乳间股脚三个代表舌根音省答绳其祖武深秋收引数斯探研天骥同欢问齿乌罐汙伤香兰素香玉歇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