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贯伯的意思、贯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贯伯的解释

贯百。伯,通“ 百 ”。《元史·食货志一》:“凡钞之昏烂者, 至元 二年,委官就交钞库,以新钞倒换,除工墨三十文。三年,减为二十文。二十二年,復增如故。其贯伯分明,微有破损者,并令行用,违者罪之。”《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道:‘在下山乡虽有贯伯浮财,未曾见如此富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贯伯”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义分析。从构词法来看,“贯”在古代指串钱的绳索,《说文解字》记载“贯,钱贝之贯”,后演变为货币计量单位,如《汉书·食货志》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的记载,其中“贯”即指千文铜钱。“伯”在古汉语中通“百”,《广雅·释诂》注“伯,百也”,亦指古代爵位等级,《礼记·王制》将“伯”列为五等爵第三级。

该词组合在宋代文献中偶见使用,多指代财物数量级,如《宋会要辑稿》载有“岁输贯伯之利”,此处“贯伯”可理解为“千百”的数量级表述。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今俗用贯伯字,实承古语而来”,说明其具有特定的历史语言传承价值。

在权威辞书收录方面,《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册第345页将其释为“旧时对钱款的泛称”,《辞源》(第三版)第3卷则标注其具有“计量单位”与“财富象征”的双重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仅见于特定历史文献或方言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

“贯伯”一词的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区分:

  1. 古代货币单位(主流解释)
    源于“贯”和“伯”的计量含义:

    • 贯:古代货币单位,通常指一千文钱(如“万贯家财”)。
    • 伯:通“百”,指一百文钱。
      合称“贯伯”表示一定数量的钱财,常见于古籍。例如《水浒传》第七二回提到“贯伯浮财”,《元史》中描述纸币兑换规则时也用到该词。
  2. 现代语境下的引申(需谨慎参考)
    有说法称其为成语,表示“贯彻到底”(如坚持理念或执行计划),但此解释缺乏古籍支撑,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

注意:若涉及学术研究或古籍阅读,建议以第一种解释为准,并参考《元史》《水浒传》等原典。若需辨析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可结合文本背景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安理会百里才保留剧目迸兵不知颠倒惨白成仙大梦方醒等为调救东方宿短兵接咄咄书空饵柏范形梵语棴常光训海军呢侯甸画础黄教互出混水捞鱼假贷建同酒柸九侯九阙就势君家巨万矿苗霝龠龙首鲁风鞵南极潇湘内部牛刀小试袍铠前五子巧辞气窗齐肩清乐砂镴钱伤秋擅室生监曙风熟寐说时迟,那时快四体百骸所有者权益颓顿外串晚就瓦衣贤臣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