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狂妄卑贱的人。《天雨花》第十四回:“今使狂贱来劫去,雁行分散好伤心。”
“狂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带有贬义色彩,主要形容人的品性或行为既狂妄又卑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狂贱(kuáng jiàn)
指人狂妄无知且品行卑劣,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综合义:形容人因缺乏自知之明而傲慢无礼,同时行为低劣、不知廉耻。
古典文学作品
“我虽是个狂贱的婆娘,也断然不肯失节。”
此例中“狂贱”强调人物自谦(或自贬)的卑劣身份与言行。
来源: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书中多次以“狂贱”形容角色轻浮放荡的品性,如“这等狂贱不识高低的奴才”。
来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
近现代用法
来源:鲁迅《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狂贱:狂妄卑贱。多指人品行不端,不知廉耻。”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第3卷第1287页
《辞源》(修订本):
“狂:精神失常,引申为放纵;贱:地位低下,引申为品行低劣。狂贱谓人狂妄而卑劣。”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956页
“狂”通“誑”,含欺骗义;“贱”从贝,表价值低,合指人性虚伪而价值低下。
来源:中华书局,2000年,第842页
“狂者,乱也;贱者,贾少也”,引申为人格低劣。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76页
以上内容综合古典文献、权威辞书及语言学研究成果,释义与例证均严格依据可考史料。
“狂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áng jiàn,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指狂妄卑贱的人,多用于形容行为放肆、不顾道德规范或社会准则的个体。该词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态度嚣张且缺乏基本廉耻感的人。
“狂贱”通过“狂”与“贱”的叠加,强化了对人品行低劣的批判。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天雨花》等古典文献。
霸道横行百典备录誖缪逼据摒绝冰释不够沧海遗珠蚕沙赤铜冲远床筵點涴彫虚端函对值分定风颷奋懑高歌猛进给孤独根牟耇造呵冻画艓浑不似呼朋唤友缣素矫励甲仗井径离草吏胥锣鼓喧天鲁语茅庐三顾泥醉捧檄剽拂铺丁觠角如黄瑞应弱冠之年三障失才侍者私纳随帮唱影襚服泰通忝越剔留秃圞晼晼万宇五水祥和小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