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庐三顾的意思、茅庐三顾的详细解释
茅庐三顾的解释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词语分解
- 茅庐的解释 茅舍;草屋详细解释亦作“茆庐”。草屋。 唐 张籍 《送韩侍御归山》诗:“新结茆庐招隐逸,独骑驄马入深山。”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 三顾的解释 .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泛指一再顾访或诚
网络扩展解释
“茅庐三顾”是一个历史典故衍生的成语,与“三顾茅庐”含义相同,均源自三国时期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三次到草屋(茅庐)拜访。其中“茅庐”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顾”意为拜访。
- 引申义:比喻诚心诚意地多次邀请或拜访有才能的人,强调谦逊、执着和尊重人才的态度。
二、典故出处
-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刘备为争夺天下,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阳)拜访隐居的诸葛亮,最终成功请其出山辅佐。
- 文献记载: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元代杂剧《醉写赤壁赋》提到:“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示例:
- “企业若想招揽顶尖人才,需有茅庐三顾的诚意。”
-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曾用此典:“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
四、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草庐三顾、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五、补充说明
“茅庐三顾”与“三顾茅庐”实为同一典故的不同表述,前者在古籍中更常见(如元代文献),后者则是现代更通用的形式。二者可互换使用,均强调对人才的重视与诚意。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背景或历史细节,可参考《三国志》或《出师表》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茅庐三顾
“茅庐三顾”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请他出山辅佐的故事。这个成语泛指朝廷辅政、天下顾问两方面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
茅(艹):草木类字的部首,由2笔组成。
庐(广):广字旁的部首,由5笔组成。
来源:
“茅庐三顾”这个词的来源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演义,取材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繁体字:
茅(茅):相同
庐(廬):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茅(冒):在“艹”和双“冂”的正上方再加上一撇。
庐(⺊):在“广”下面增加一个“一”。
例句:
1. 他被称为现代社会的“茅庐三顾”,指的是他出色的智慧和谋略力。
2. 这位领导人能源极高,展现了“茅庐三顾”的才华。
组词:
茅舍 (茅房)
茅屋 (茅棚)
近义词:
三顾成名
寄人篱下
反义词:
不远千里 (表示不需要特地去邀请)
得人心应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