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襚衣。《后汉书·杨赐传》:“復代 张温 为司空。其月薨。天子素服,三日不临朝,赠东园梓器襚服。”参见“ 襚衣 ”。
“襚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丧葬礼仪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襚服(suì fú)指赠送给死者的衣物,属于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性物品。其核心含义与“襚衣”相同,即亲友或君主在逝者入殓时赠送的服饰,以示哀悼与尊重。
襚服是古代丧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社会等级与礼制。例如,君主或贵族赠送的襚服材质、规格需符合逝者身份,具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襚服”是古代丧葬文化中表达哀思的礼仪性赠衣,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具体场景和意义。由于现存资料多为古籍片段,现代使用已极为罕见。
《襚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穿上衣服或外套。
《襚》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衣”部,右边是“卄”部。它总共有16画。
《襚》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最早的字形是用来表示穿上衣物的动作。现代汉字中,“襚”简化为“褂”,但是在繁体中仍保留着“襚”字的形状。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古时候的《襚》字由15画组成,字形结构稍有差异。
1. 他迅速襚上衣服,准备出门。
2. 妈妈叫我襚外套,以防寒冷的天气。
襚服的相关词汇有:
1. 襚袄:穿上棉袄。
2. 襚衣:穿着衣服。
3. 襚帽:戴上帽子。
4. 襚靴:穿上靴子。
襚服的近义词有:
1. 穿上:穿戴上衣物。
2. 穿梭:来回穿行。
3. 穿越:穿过。
4. 穿透:穿过或贯通。
襚服的反义词有:
1. 脱下:将衣物从身上脱掉。
2. 换下:将换掉衣物。
3. 裸露:没有穿着衣物,暴露出来。
4. 赤裸:完全没有穿着的。
百喙一词百疏绊绊磕磕裁夺采致曹雪芹承嬗离合船台出征存顾彫鈲堤川耋老讹谈芳躅飞产歌筒公赋光辉国色天香海鬼何从鸿陆坏舛肩比贱奴建设性桀贼禁暴静乱金黄色久佚考场立象马辇昧谷年逾古稀攀恋僻执乔装青台区谋羣雅绕腾融粲勃泌软轮车上菓上去声呼盛茂甩脱水菜不交唐哉皇哉图谱岏巑韡萼威尊仙侣县师遐苏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