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质的意思、寄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质的解释

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史记·苏秦列传》:“夫列在万乘而寄质於 齐 ,名卑而权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质是古汉语复合词,需拆分释义并结合历史语境理解:

一、字义分解

二、历史语境释义

指将重要人物(多为子嗣)送至他国作抵押,以换取政治信任或盟约保障,属先秦至汉代常见的外交手段。

三、现代延伸用法

现代汉语中偶用于比喻以珍贵事物为担保换取信任,但属罕见书面语。如:“商贾寄质千金,以求互市。”(商人抵押千金财物,以求贸易许可)

权威参考文献

  1.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三·周赧王四年
  2.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ISBN 978-7-100-08495-3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质”字条

网络扩展解释

“寄质”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政治外交含义

指派送人质到他国作为抵押,常见于古代邦交或结盟场景。例如《史记·苏秦列传》提到“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描述大国派遣人质到齐国以维持关系,但反而导致自身地位下降。

二、个人生活含义

指因故暂时离开家乡,在他乡寄居,带有无奈与不安的情感色彩。该用法最早见于《左传》,强调寄人篱下的处境。

三、使用场景差异

四、词源辨析

两种含义均与“寄”(依附)和“质”(抵押/本体)相关,但侧重点不同:政治含义侧重“抵押担保”,生活含义侧重“临时依附”。需注意古典文献中多指政治行为,而现代引申义可能偏向生活场景。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词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或《左传》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爱护拔份北门学士部陈缠织持己初唐四杰的切地磁冬眠睹景伤情敦颜飞鸿踏雪风息贡译桂海骨勇胡伦课角巾东路口含天宪浪蝶游蜂列星六牙白象李渔鲁卫之政没陈门吏女岐攀进被褐怀玉佥然骑驴倒堕请盟倾装毬马权枉三事尚犹少叙申呈升任神会心融神妙射招市民十三史耍花舌子讨话甜冤对佻率铜梁土蠭文化雾暗云深无旧寤宿贤长飨国险刻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