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险忌刻。《南齐书·周山图传》:“ 攸之 见与隣乡,亟同征伐,悉其为人。性度险刻,无以结固士心。”《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 韩非 险刻,背六经之旨,愿无留意!”《明史·詹徽传》:“﹝ 詹徽 ﹞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於治事,为帝所奬任。然性险刻。”
“险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ǎn kè,其核心含义是阴险忌刻,形容人性格阴险、心胸狭隘且刻薄。以下是详细解析:
“险”:
指阴险、狡诈,常用于描述心术不正、善于算计的性格特点。例如《南齐书》中提到“性度险刻”,强调人性中的阴险特质。
“刻”:
此处指“忌刻”,即嫉妒刻薄,表现为对他人缺乏宽容,甚至因嫉妒而行事狠毒。如《明史》中评价詹徽“性险刻”,即说他为人严苛且工于心计。
该词多用于历史评价或文学描述,常见于对人物性格的负面评判,强调阴险与刻薄的双重特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书面化表达。
“险刻”一词融合了心机深沉(险)与待人严苛(刻)的双重贬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齐书》《明史》等古籍原文。
险刻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局势或事情非常危险,情况十分紧急。
险字拆分的偏旁部首为阝(阜),共7划。
刻字的偏旁部首是刂,共2划。
险刻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后汉书·卷七十五·班梁传》,原文是“明年,弘阕栅险刻,逐呼韩。”
险刻的繁体字为「險刻」。
古代汉字「险刻」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但一般保持了现代写法的基本形态。
1. 这次的险刻局面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2. 面对险刻,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1. 险恶:形容环境或事物凶险恶劣。
2. 险境:指危险或困难重重的处境。
3. 刻骨:形容仇恨或痛苦深入心骨。
1. 危急:形容局势或情况十分危险。
2. 危殆:指情况非常危险,即将发生不幸或糟糕的事情。
安全:指没有危险或不会发生不幸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