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卫之政的意思、鲁卫之政的详细解释
鲁卫之政的解释
语出《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 鲁 是 周 朝 周公 的封国, 卫 是 周公 之弟 康叔 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衞 之政,兄弟之文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若必方於 左氏 也,非唯不可为 鲁 衞 之政,差肩雁行,亦有云泥路阻,君臣礼隔者矣。” 郭沫若 《从典型说起》:“大家都在争夺出版处,‘有奶便是娘’,于是便生出了在文化强盗颐使下从事文化运动的滑稽现象。这种滑稽和所谓‘官民合办’其实是 鲁 卫 之政。”
词语分解
- 鲁卫的解释 .语本《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后以“鲁衞”代称兄弟。 唐玄宗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鲁 衞 情先重,亲贤爱转多。”.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 《战国论》:“乃 曾子
- 政的解释 政 è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家庭或集
网络扩展解释
“鲁卫之政”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1.出处与基本含义
- 原文出处:出自《论语·子路》,“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 本义:鲁国(周公的封国)与卫国(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因立国之君为兄弟,两国的政治传统和治理方式极为相似,故孔子用“兄弟”比喻两国政治的高度相似性。
2.历史背景
- 分封渊源:鲁国和卫国均为周初重要诸侯国。鲁国由周公之子伯禽治理,卫国由康叔治理。两国均以遵循周礼著称,政治传统上强调“守礼”和“德治”。
- 孔子评价:孔子提及“鲁卫之政”时,既是对两国政治相似性的总结,也隐含对两国礼制衰微的感慨。他曾在卫国谋求政治改革,但因三桓专权等现实问题难以实现理想。
3.引申义与用法
- 比喻意义:后引申为“情况相同或相似”,可用于政治、文化等领域。例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用其比喻兄弟文风相近,郭沫若则借以讽刺民国时期“官民合办”的虚伪性。
- 现代应用: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强调事物间的相似性,如“这两家公司的管理模式堪称鲁卫之政”。
4.权威性补充
- 部分文献(如《史记》《文心雕龙》)进一步阐释了鲁卫两国在周代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关联,强化了成语的历史深度。
参考来源
- 综合了等网页信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论语》原文及周代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鲁卫之政》的意思
《鲁卫之政》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指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制度和政策。鲁国和卫国都是中国古代的两个诸侯国,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策在古代中国有很高的声望。
拆分部首和笔画
《鲁卫之政》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鲁”、“卫”、“之”和“政”四个字。其中,“鲁”字首部为“鱼”字旁,共9画;“卫”字首部为“卩”字旁,共7画;“之”字为独体字,共3画;“政”字首部为“攴”字旁,共9画。
来源及繁体
《鲁卫之政》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在这本史书中描述了鲁国和卫国之间的政治制度和政策。繁体字中对应的写法为《魯衛之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鲁卫之政》的汉字并不本来都用现代常见的写法。例如,“鲁”字最早是用“魯”字,卫字也可以写作“衞”,政字可以写作“政”,不过现代写法的使用较为普遍。
例句
他们的治国之道可以看作《鲁卫之政》的典范。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鲁国政策、卫国治理
近义词:鲁卫政治
反义词:其他国家的政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