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调名。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晋 成公绥 《啸赋》:“杂商羽於流徵。”
“流徵”一词的含义可从音乐术语和文学修辞两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基本含义
指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中“徵”音的变调或流转音律。战国时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提到“杂以流徵”,形容曲调复杂高妙,能应和者极少。
示例:司马相如《长门赋》“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即以“流徵”描绘音律的婉转变化。
文献引用
晋代成公绥《啸赋》用“杂商羽于流徵”描述音调的交融,进一步佐证其音乐属性。
引申意义
由音律之美延伸为形容言辞流畅、文采出众。如“流徵”被用来赞誉口才或文章表达自然且有韵律感。
应用场景
适用于对演讲、诗词、散文等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如“其文如流徵,清丽而深远”。
提示:如需深入考证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文选》及宋玉、成公绥的相关作品。
《流徵》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意思是指流动的征象或符号。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天象、自然现象或社会变化来预测未来的情况,流徵就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流徵》的部首是「水」,它是表示与水相关的字的偏旁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19画,其中「流」的笔画数是10画,「徵」的笔画数是9画。
《流徵》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诗经·大雅·生民之言》这首古代诗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徵」常用作指导方向的符号,表示往某个方向前进。
在繁体字中,「流徵」的写法是「流徵」。
在古代,「流徵」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人们对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差异。但无论是哪种写法,都会保留「水」作为部首,并且「流」在前而「徵」在后。
1. 青春的流徵如同一条奔腾的大江,汇聚起无尽的力量。
2. 小鸟鸣唱之声是大自然中流徵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美妙的享受。
3. 他在夜空中寻找流徵,试图预测未来的命运。
1. 流动:指物体或液体不停地移动或变化。
2. 徵候:指可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常用于医学或气象领域。
3. 徵兆:指某种现象暗示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1. 流势:指水流的动态或趋势。
2. 行迹:指人或动物在运动时所留下的痕迹或踪迹。
3. 示徵:指某种迹象或标志,供人观察和分析。
静止:指物体或液体停止不动,没有任何变化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