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篾条的意思、篾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篾条的解释

用以编织篾器的薄竹片。《新民晚报》1990.4.30:“篾条是事先劈就的,用二青最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篾条(miè tiáo)指将竹、藤、芦苇等植物的茎秆剖分后制成的细长薄片,是传统手工艺中用于编织或捆扎的基础材料。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源与结构释义

“篾”为形声字,从竹、蔑声,《说文解字》释作“竹皮也”,本义指竹子表层剖分的薄片;“条”则形容细长形状。合称“篾条”即强调其细长、柔韧的条状形态,需经去青、劈分、刮削等工序制成,厚度通常不足1毫米(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工艺特性与文化应用

  1. 材质特性

    篾条因竹纤维纵向排列而兼具韧性与弹性,可弯曲编织且不易断裂。传统工艺中需选用生长期3年以上的老竹,经浸泡软化后剖削,确保柔韧度(参考《中国竹编工艺》,浙江古籍出版社)。

  2. 核心用途

    作为竹编、藤编的骨架材料,广泛用于制作筐篓、席垫、工艺品等。例如四川青神竹编以0.3毫米超细篾条编织书画,体现其工艺精度(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三、权威辞书定义


篾条是竹材加工的产物,其释义需紧扣材料形态(薄片条状)、加工方式(剖削)、核心功能(编织基材) 三大要素,在传统手工艺语境中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篾条(miè tiáo)是传统手工艺中常见的材料,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篾条指将竹子劈成的细长薄片,主要用于编织竹制器具。其厚度通常不足1毫米,宽度根据用途调整,既有柔韧性又保留竹材的强度。

二、制作与特性

  1. 选材:多选用2-3年生竹,以楠竹、毛竹为佳,因其纤维密度适中(提到“二青”竹最佳)
  2. 加工:需经劈、刮、削、浸泡等工序,使竹片软化便于编织(如所述浸泡工序)
  3. 特性:抗拉强度可达100-200MPa,经特殊处理后防虫防腐

三、应用场景

四、文化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篾编技艺承载着农耕文明记忆。指出,这类手艺因工业化冲击正逐渐消失,全国掌握全套传统篾编技艺的匠人已不足万人。

五、延伸知识

在北方部分地区,"篾条"也指高粱秆皮,但严格来说这类材料应称"秫秸篾",与竹篾有材质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骉骉剗戾雴霫黨八股定数顿逗遁免多闻伏火媾合国记黑心歪尖和泰话里有话花苗江南七子剪贴谨识居官聚集栞奠空帷库褥官蜡凤晾干连三跨五黧黮岭僥灵渠吝情驴头馒首贸售眉下添眉疲匮瓶筲恰当轻服青藓肉重千斤软緜若不如云史宬收房水波肆略祀物苏梅涕泣同岑铜唇铁舌屯邸外身遐昌吓噤像形夺名消不的小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