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亡的意思、七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亡的解释

古谓导致生灵涂炭的七种原因。《汉书·鲍宣传》:“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繇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亡”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的特定词汇,具有明确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核心含义指导致民众流离失所、无法生存的七种弊政或社会祸害。该词最早且最著名的出处是东汉班固所著《汉书》。

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辞书和原始文献的详细解释:

  1. 本义与出处: “七亡”一词典出《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中鲍宣给汉哀帝的上书。鲍宣在奏疏中痛陈时弊,指出当时导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被迫逃亡的七种主要社会政治弊端。他总结道:“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繇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汉书·鲍宣传》)。这“七亡”具体指:

    • 自然灾害(水旱灾害)。
    • 官府沉重的赋税。
    • 贪官污吏的盘剥。
    • 豪强地主的兼并掠夺。
    • 繁重徭役耽误农时。
    • 社会治安混乱(部落警报频发)。
    • 盗贼抢劫财物。
  2. 引申义与核心概念: 因此,“七亡”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其核心含义就是指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流亡的七种根本性社会问题或统治过失。它深刻反映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民生疾苦和社会矛盾的深刻洞察,是对统治失当、社会不公的一种批判性总结。它强调的是这些弊政对民众生存基础的毁灭性打击,迫使人民背井离乡(“亡”在此处可通“无”,指无法生存;亦可指逃亡)。

  3. 词典释义与权威性: 权威汉语辞书在收录“七亡”时,均依据《汉书》这一原始文献进行释义: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七亡”的释义直接引用《汉书·鲍宣传》原文,并概括为“导致百姓流亡的七种原因”。
    • 《辞源》(商务印书馆):在相关词条或对《汉书》的注解中,会明确指出“七亡”出自《鲍宣传》,并列举其具体内容,释义为“古人谓导致百姓逃亡的七种弊政”。

“七亡”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文献出处的古汉语词汇。它特指《汉书·鲍宣传》中鲍宣所列举的导致民众无法生存、被迫逃亡的七种社会政治弊端,包括天灾、重税、贪腐、豪强兼并、苛役、社会动荡和盗贼横行。该词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矛盾、民生疾苦和治国思想的重要概念。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七亡”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源自《汉书·鲍宣传》,指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的七种社会弊端。具体内容如下:

七项具体原因:

  1. 天灾:阴阳失调、水旱灾害;
  2. 苛税:官府加重赋税征收;
  3. 贪腐:官吏贪污、盘剥民众;
  4. 兼并:豪强大族无止境吞并土地;
  5. 劳役误农:苛吏征发徭役,耽误农时;
  6. 治安混乱:地方械斗或骚乱频发;
  7. 盗劫:盗贼抢夺百姓财物。

历史背景: 汉代名臣鲍宣在谏言中提出“七亡”,直指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当时民生凋敝的根源。这一表述后被作为分析古代社会危机的经典框架。

语义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彻底毁灭”的成语(如),但结合历史文献,其原意更偏向“导致民众逃亡的七种因素”,需结合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曼桉行案值澳溟八成白话戏八凯陂陇冰上人参旗谗箕抄本吃饭家伙呆僗登迈牒辟额楼发光法化缚虎辐裂脯糗高喻罐子孤辔孤装混名浑壹缣彩茭葑集灵宫开精空竭裂变龙骧凤矫僇力陆业马到成功暋作俳佪跑表痞利披玩破曙屈尽人不自安稍地疏奏耸畏廋辞随波窴然頽习突现文阃无挂无碍勿翦膴膴相猒险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