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宋代陆游作。十卷。记述朝廷典章制度,士林谈议,市井轶闻。尤详于南宋抗金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老学庵笔记》是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此书是放翁晚年作品。它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实, 风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许多诗文、典章、舆地、方物等等。 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所录多属本人或亲友见闻,二是特别关心时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议论褒贬。
清代文学家李慈铭认为该书 “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称之为“亦说部之杰出也。”
《老学庵笔记》是南宋文学家陆游晚年创作的笔记作品,书名源自其书斋“老学庵”,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意,表达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内容与特点
该书共十卷,主要记录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时事,以及读书心得。内容涵盖三方面:
2. 价值与影响
作为宋代笔记文学的代表作,其特点在于:
示例故事
书中记载画家赵广被金兵胁迫作画,他宁断右手拇指也不屈从,后以左手专绘观音,展现气节()。这类故事既反映历史背景,又具人文色彩。
如需查阅完整内容,可参考《老学庵笔记》原文或权威历史文献。
《老学庵笔记》是一本经学笔记,是古代中国学者在老学庵中所做的记录和整理。这本笔记记录了古代经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老学庵笔记》的拆分部首是“老学庵”,分别为“老”、“学”和“庵”。其中,“老”部首为“⺼”,笔画为2;“学”部首为“⺍”,笔画为8;“庵”部首为“广”,笔画为3。
《老学庵笔记》一词的来源是古代的学庵,学庵是古代传授经学和文化知识的场所。繁体字的《老学庵笔记》为「老學庵筆記」。
在古时候,字形和现代略有不同。例如,“老”字的古字形为“⺼老”,“学”字的古字形为“学”,“庵”字的古字形为“广庵”。这些字形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书写方式的变化而发生的。
1. 我正在研究《老学庵笔记》中的经书注释。
2. 这本《老学庵笔记》对于理解古代文化非常有帮助。
老学庵、学庵、学笔、庵筆、经学、文化、笔记、记录、整理、经书、注释等。
古籍、典籍、读书笔记、文献等。
现代研究、当代文献、电子笔记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