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脂;流出油脂。 晋 木华 《海赋》:“颅骨成岳,流膏为渊。” 宋 梅尧臣 《和蔡仲谋苦热》:“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2).滋润土壤的雨水。借指恩泽。《管子·度地》:“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民得其饶,是谓流膏。” 唐 李咸用 《同友生春夜闻雨》诗:“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穀芽。”
“流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液体(如油脂、树脂等)自然流动或溢出的状态,常见于文学描写。例如:
比喻滋养土地或惠及民众的恩德。例如:
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古文或诗歌中,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其核心意象均围绕“流动的滋养物质”展开,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流膏》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流动的胶黏质,常形容油脂、胶水等物质。在广义上也可以指心血、精力等流动的东西。
《流膏》的部首是「氵」和「⺍」,总共有12画。
《流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它是由形声字「流」和「膏」组成。在繁体字中,「氵」会被写成「水」。
在古代,「流膏」的写法与现代并无太大差异。
1. 他的汗水流膏了衣服。
2. 女儿天天加班,可见她对工作的流膏。
1. 流动:形容液体、气体等以特定方向移动。
2. 膏体:类似于胶状的物质。
3. 流血:指因外伤或疾病导致血液从伤口中流出。
4. 血膏:形容用心血创造的事物。
1. 流质:形容液体等具有流动性质。
2. 流动:指物体沿特定方向移动的行为。
凝固:指物质变为固体状态,不再流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