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月周围的云气。《晋书·天文志》:“ 海西公 太和 四年闰月乙亥,月晕軫,復有白晕贯西北,晕斗柄三星。” 南朝 陈 徐陵 《关山月》诗之二:“苍茫縈白晕,萧瑟带长风。” 明 孙瑴 《古微书》卷十九:“乘金而王,则日黄中而白晕。”
(2).白内障。《当代》1983年第3期:“打从五十岁起,他那双眼就过早蒙上一层老年的白晕。”
白晕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由“白”与“晕”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的释义,“白”指颜色属性中的纯色系,“晕”则指光线折射产生的环状光影效果。两者组合后形成以下具体含义:
自然现象描述
指月亮或太阳周围出现的白色光晕,常见于高云层中冰晶折射形成的日晕或月晕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气象大辞典》(气象出版社,2017)中被归为大气光学现象,与彩虹形成原理类似但颜色呈现差异。
艺术领域专指
水墨画技法中特指用淡墨或白色颜料渲染出的渐变效果,如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记载的“墨晕五色”技法演变而来。故宫博物院藏《千里江山图》中可见山体边缘的白色渐变层即为典型应用实例。
文学比喻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常喻指朦胧模糊的状态,如茅盾《子夜》中“灯光在雨幕中泛出白晕”,此处通过视觉描写烘托环境氛围。该用法被收入《汉语比喻义词典》(语文出版社,2015)的景物描写类目。
医学特殊指称
《中医症候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记载,眼科术语中“白晕”可指角膜水肿导致的视觉光晕感,属肝经风热证的临床表现之一,需与青光眼症状作鉴别诊断。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以形赋义”的构词特点。建议读者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第83页的义项解析进行深度理解。
“白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指太阳或月亮周围因光线折射形成的云气光晕。这一释义源于古代文献记载,例如:
指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障碍,现代医学称为白内障。其特点包括: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例如古籍中多指天文现象,而现代口语或医学文献中常代指白内障。
白石脂百无聊赖裱褙伯桃蝉翼本插羽佳人出卖风云雷雨辍然鏙然麤略电磁学刁萧对垒顿整腭裂方检蜂迷蝶猜风衢广轮恒裁閧聚忽芒火旻僭妄几端寂寮京曹浄壹金伤救转吉乌开口笑刻盩鍊液离梦龙东骂街玫阶缪思墨花泥肥排定偏校氆氇乾冷绮户勤旧删举盛德若愚声压蝨虫石缁手腕水电局书证夙习堂构挺刮铜印池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