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毋追的意思、毋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毋追的解释

亦作“ 毋追收 ”。 夏 代冠名。《礼记·郊特牲》:“毋追, 夏后氏 之道也。” 郑玄 注:“常所服以行道之冠也。”《后汉书·舆服志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鋭,所谓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者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毋追收, 夏 冠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礼乐可也。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 周 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 清 朱彝尊 以为 汉 武梁祠 碑 禹 像,其冠即《郊特牲》之毋追。见《曝书亭集》卷四七《汉武梁祠碑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毋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不同语境理解:

一、基本释义

毋追(拼音:wú zhuī)指夏代的一种冠名,是古代礼制中的服饰名称。该词在文献中亦写作“毋追收”,主要用于描述夏朝时期的冠帽形制。

二、历史文献记载

  1. 《礼记·郊特牲》最早记载:“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郑玄注称其为“常所服以行道之冠”。
  2. 《后汉书·舆服志》提到:“委貌冠、皮弁冠同制……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 说明其形制前高后低,类似覆杯状。
  3. 明清学者如谢肇淛、恽敬等也沿用此解释,确认其为夏代冠名。

三、与其他词汇的关联

部分文献(如《广雅·释器》)提到“无追”即“毋追”,属于异体字现象,两者均指向古代冠名。但需注意,现代语境中“无追”可能被误作成语(意为“没有追求”),实为同音词的引申用法,与原始含义无关。

四、总结

建议进一步查阅《后汉书·舆服志》或《礼记》原文以获取更详细的历史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毋追这个词,是一个古代汉字词组,表示不要去追逐、追寻,也可以理解为不要沉迷于过去或者不要纠缠于某件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毋(mou4):表示不、不要的意思,部首为毋字头; - 追(zhui1):表示追逐、追寻的意思,部首为辶部。 来源: 毋追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献,在《尚书·洪范》中有记载:“无治木夫,毋追菽。”这句话意思是不要去治理好的树木,而是要去关注那些还未得到修补的树木,引申出了毋追不已的含义。 繁体字: 毋追的繁体字为「毋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在书写时有着不同的形态,其中毋追的古时写法为「毌追」。 例句: - 他为了过去的失败一直苦苦追寻,但我劝他毋追,应该放下并开始新的生活。 组词: - 追求:追寻、追逐; - 追踪:跟踪、追寻行踪; - 追忆:回忆、怀念。 近义词: - 不追:不去追寻、不沉迷。 反义词: - 追逐:追赶、追寻。 以上是关于毋追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