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膏的意思、流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膏的解釋

(1).流脂;流出油脂。 晉 木華 《海賦》:“顱骨成嶽,流膏為淵。” 宋 梅堯臣 《和蔡仲謀苦熱》:“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2).滋潤土壤的雨水。借指恩澤。《管子·度地》:“樹以荊棘,以固其地,雜之以柏楊,以備決水,民得其饒,是謂流膏。” 唐 李鹹用 《同友生春夜聞雨》詩:“此時童叟渾無夢,為喜流膏潤穀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膏

一、基本釋義

“流膏”為漢語複合詞,由“流”(流動)與“膏”(油脂)組合而成,本義指液态的油脂。引申為肥沃潤澤的土地或滋養萬物的雨露,常見于古代文獻與詩詞。

二、權威典籍釋義

  1. 《說文解字》釋源

    • “膏”本義為動物脂肪,《說文·肉部》:“膏,肥也。”段玉裁注:“膏謂人脂……引申之,凡物脂皆曰膏。”
    • “流膏”即流動的脂油,後擴展形容土壤豐沃如油脂浸潤。如《漢書·地理志》稱關中“沃野千裡”,後世以“流膏”喻之。
  2. 《古代漢語詞典》釋義

    現代詞典明确“流膏”有兩層含義:

    • 液态油脂:如宋代《物類相感志》:“煎蜜不可用生銅器,恐流膏沾器。”
    • 肥沃土地:如陸遊《秋霁》詩:“沃野翻流膏,殘山尚流血。”

三、文學典例與引申義

  1. 自然滋養意象

    蘇轼《次韻孔毅父久旱》以“流膏”喻雨露:“沛然例賜三尺雨,造化無心悅難測,四方上下同一雲,甘霔不為流膏隔。”

  2. 土地豐饒象征

    《宋史·河渠志》載:“(汴渠)溉民田,溉地萬頃,使流膏澤于土壤。”此處“流膏”指水利帶來的土地肥沃。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凝練

現代漢語中,“流膏”主要用于學術文本與文學創作,保留古義:


參考資料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3. 蘇轼《蘇轼詩集》(中華書局校注本)
  4. 脫脫《宋史》(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流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流脂;流出油脂

指液體(如油脂、樹脂等)自然流動或溢出的狀态,常見于文學描寫。例如:

二、滋潤的雨水;引申為恩澤

比喻滋養土地或惠及民衆的恩德。例如:


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古文或詩歌中,現代漢語使用較少。其核心意象均圍繞“流動的滋養物質”展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柏子寶緒奔敗布衣之交裁辱拆牌道字崇寵傳呼電話出鬼定錢鬥蛩對等獨謡發笑逢場遊戲浮椒冠巾滾瓜流油海表烘暈黃鹘忽忽不樂惛渎混世魔王護于講貫椒聊夾批進熟扃鎖谲勝枯率爛柯仙客楞嚴會流平羅摭稆麥盲書末操磨室慕尚歐文屏扆鉛粉氣合清素車齊天大聖晌午大錯蜃市沈湮稅斂戍口隨輩檀桐鐵尺銅陌退生土圞兒銜怨襲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