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奢宁俭”是一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原始出处:
出自《论语·八佾》,孔子回答林放关于“礼之本”的提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此处“易”指仪式周全,“戚”指情感真挚,整体体现孔子重本质轻形式的思想。
历史用例:
《梁书·顾宪之传》引述:“丧易宁戚,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俭,差可得由吾意。”,说明该成语用于主张简化礼节以契合本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语》原文及《梁书》相关篇章,或查阅等标注的文献来源。
《礼奢宁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要崇尚礼仪,避免奢侈浪费,更加注重节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它传达了一种生活态度,提倡人们在物质享受和个人追求中保持适度,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
《礼奢宁俭》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以下部首和笔画:
礻(示字旁),奢(大奚,一外笔),宀(宝盖头),宁(宀,寸,一阳),俭(人,儿)。总计17个笔画。
《礼奢宁俭》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季氏》。当时孔子听说季氏家族奢侈浪费,于是在人前说了这句话,提醒人们要谨慎而节制地生活。
《礼奢宁俭》的繁体为「禮奢寧儉」。
在古代,「奢」字的写法为「大大大」,「宁」字的写法为「宀心寸」。
1.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坚守《礼奢宁俭》的原则,避免奢侈消费。
2. 这个家庭注重节俭,获益于《礼奢宁俭》的生活观念。
1. 礼仪
2. 奢华
3. 宁静
4. 俭约
5. 风华正茂
1. 精益求精
2. 适度
3. 谦虚
4. 简朴
5. 养尊处优
1. 铺张浪费
2. 放肆
3. 安逸
4. 奢侈
5. 挥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