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告的意思、赐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告的解释

(1). 汉 律,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赐告”谓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史记·汲郑列传》:“ 黯 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復其告,使得带印紱,将官属,归家治疾也。”

(2).给假;准予告假。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宋史·真宗纪二》:“詔从官先塋在 洛 者赐告祭拜。”

(3). 宋 代皇子纳妻的一种仪式。见《宋史·礼志十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告”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正式告知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赐”指上对下的恩赐、给予,“告”意为通知、禀报,组合后多用于表示尊长或上级对下级的正式通知或特别许可。

从词源演变看,《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特指帝王对官员的批假制度。例如官员因病需离职休养时,需经皇帝“赐告”批准,区别于因罪免职的“予告”,体现封建礼法中的等级特权。

在具体应用中,“赐告”包含三层内涵:

  1. 法定程序性:必须通过正式文书呈报,如《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的“赐告文书”制度
  2. 身份限定性:仅适用于官僚阶层,《汉书·卷十二》有“丞相病,赐告归治疗”的记载
  3. 恩惠属性:包含皇权对臣属的体恤之意,如《后汉书》注引“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

该词现代多作为历史词汇使用,常见于古代职官制度研究领域。清代学者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对此有专条考释,可作为词义流变的权威参照。

网络扩展解释

“赐告”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时期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一、汉代官员病假制度

指汉代针对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的特殊休假制度。根据汉律,官员病假满三个月应被免职,但皇帝可特许其带印绶、官属归家养病,称为“赐告”。例如:

二、泛指准假或给假

唐代以后,“赐告”词义扩展为一般意义上的准假。例如:

三、宋代皇子婚仪

《宋史·礼志十八》提到“赐告”是宋代皇子纳妻的特定仪式,但具体流程记载较少。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赐告”偶作敬辞使用,表示请求对方告知信息(如“乞请赐告”),但此用法较罕见。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代制度、唐宋用例及礼仪背景,主要参考《史记》《宋史》等文献记载。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案例,可查阅《汉书》《唐会要》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变幻无穷并船博山炉不冺敞平叱羊肠酬宴鹑星从橐斗促织犯街风信旗扶搊负笈伏局个人主义贡诚公孙衍观察力过梁寒鉴汗如雨下洪波洪伐霍奕讲动捡局揩羯鼓孔炽郎官湖硠硠醴醪溜勾子龙藏寺码垛每人甿郊免税商店年货咆咻辟灋箧扇勤谨屈躄阙掖驱课沈殆笙籥神爷寿算耍排场叔伯俗习傥荡亭午汙黑狭凑蟹簖撷华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