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元封 元年, 浮忻国 贡兰金之泥……常以此泥封诸函匣及诸宫门,鬼魅不敢干。当 汉 世,上将出征,及使絶国,多以此泥为璽封。”
“玺封”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中国古代皇帝授予贵族爵位或封号的仪式,通过颁发玺印文书确认其地位与特权。这一仪式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皇权的集中与权威性,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获得特殊荣誉或权力。
指用皇帝玺印密封重要文书的行为,尤其在汉代及以后:
两种含义均与“玺”(帝王印信)直接相关,前者侧重礼仪制度,后者侧重实际应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可参考晋代王嘉《拾遗记》等古籍记载。
玺封是指利用玺印来封赐官职、尊号等的一种仪式。在古代,封赐是一种正式的称谓和荣誉,通过玺封,可以确立某人的身份地位或者给予特权。
玺封的拆分部首为玉和封,笔画分别为8画和9画。
《玺封》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皇帝被视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皇帝要给予人民官职或荣誉时,就会借助玺印来表明自己的意愿。玺封的繁体字为“璽封”。
在古时候,玺封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古文将“玺”写作“璽”,将“封”写作“封”。这种写法更加繁复,体现出古代汉字的艺术韵味。
1. 皇帝亲自使用玉玺将那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封为侯爵。
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受到过玺封的荣誉。
1. 玺印:指用于封赐的印章。
2. 玺书:指以玺印封存的文件或信件。
3. 玺令:指皇帝以玺印发出的命令。
封印、册封
解封、开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