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与亲属相分离。《国语·周语中》:“是皆外利离亲者也。” 韦昭 注:“外利,行淫辟,求利于外,不能亲亲,以亡其国。” 明 方孝孺 《答林嘉猷书》:“吾所以离亲去乡,食釜庾之禄于数千里之外,而弗戚戚以思,伈伈以愁,以得吾子故也。”
(2).离间亲属关系。《庄子·渔父》:“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 成玄英 疏:“人有亲情交故,輒欲离而析之,斯贼害也。”
离亲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指向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亲属关系与情感纽带两方面解析。
亲属分离的客观状态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与亲属离别”,强调血缘或婚姻关系人群的物理分隔,例如子女远游求学、家族迁徙等场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与“背友”连用,构成“离亲背友”的固定搭配,表达人际关系疏离的状态。
情感纽带的断裂引申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录其引申义为“亲情疏离”,特指因矛盾导致亲属间情感割裂,例如《左传》中“兄弟谗阋,侮人百里”描述的宗族内部隔阂现象。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常出现于社会学论述,用以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伦理关系的影响。
该词的历时性演变显示,先秦文献多指空间分离(如《楚辞·九叹》),宋明以降逐渐强化情感疏离内涵,现代汉语则保留双重语义层。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指出,此类词义分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弱化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例句参考
“离亲”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与亲属分离
指因各种原因(如远行、迁徙等)与家人或亲人分开,常伴随思念之情。例如:“离亲去乡”描述离开家乡和亲人的情景。
离间亲属关系
指通过言语或行为破坏亲属间的和睦关系,带有贬义。例如《庄子·渔父》中提到“析交离亲,谓之贼”,强调这种行为如同贼害。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国语》《庄子》等文献。
白铜鞮备知捕捞材使呈堂成头传诂词性翠盘垫裂订金丁真永草断例方寸乱阜成负利率歌风台贡奉官贼挂心鈎黑矟黄千叶呼喇喇渐不可长煎悴疾夫井底坠银瓶敬鬼神而远之矜鉴积踰沮洳场口服心服括马丽廔六诗漫游南江尿崩症女性爬虫陂陀弃世赏新膻行沈漂时务擡贴逃灾避难挑包彤陛途程外丧望筩完善说威酷为书武侯吟咸福宫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