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urrent affairs]∶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
不识时务
(2) [farm work]∶指农事
民不废时务
(3) [time]∶时候
五月正是农忙时务
(4) [custom of the time]∶时俗,风俗
这厮坏了风俗,伤了时务
(1).按时应做的事情。多指农事。《国语·楚语上》:“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中国歌谣资料·丰年歌》:“习习晨风动,澍雨润禾苗。我后恤时务,我民以优饶。”
(2).当世大事。《汉书·昭帝纪赞》:“ 光 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 元秀才 既到京,屡陈时务,深符上旨。”《花月痕》第四六回:“﹝朝廷﹞詔中外文武及军民人等,直言时务。”
(3).时势。《汉书·朱博传》:“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二郎神 ﹞不达时务,到那日晚间,依然又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二回:“你也应该识点时务!”
(4).时世。 元 庾天锡 《雁儿落过得胜令》曲:“荒荒时务艰,急急光阴换。”
(5).时节;时候。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冬至来一百五日,正是那寒食时务。”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
时务是汉语常用词,其核心含义指当前的形势或具体事务,需结合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文献,释义如下:
当前的社会形势或时代趋势
指特定时期的社会状况、发展方向或主流思潮。
例:
“他善于分析时务,总能把握政策方向。”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80页。
参考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需查询具体词条)
应办理的具体事务或实际工作
强调现实需要处理的任务或职责。
例:
“他埋头时务,很少参与闲谈。”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703页。
时势与要务的结合
古籍中“时务”多指顺应时势的关键事务。如《汉书·昭帝纪》载:
“公卿当识时务之要。”
来源:《汉书》卷七,中华书局点校本。
参考链接:国学网《汉书》原文(需核对卷目)
儒家语境中的实践性事务
与“经义”相对,指实际政务。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云:
“学者须通时务,方可行道。”
来源:《朱子语类》卷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
经典用例: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强调洞察时代趋势为智者特质)
来源:中华书局《三国志》校注本。
现代规范用法:
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将“时务”列为第3812位高频词,归类为“抽象事物名词”。
注:古籍引用需依据权威点校本(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现代释义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为准。部分在线来源如汉典(开放词典库)、国学大师(文献检索平台)可辅助查证。
“时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时务”指当前需要处理的重要事务或客观形势,强调及时性和现实性。该词由“时”(时间)和“务”(事务)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当下应做的事”。
当前形势与要事
多用于描述社会、政治或经济领域的紧迫任务,如“识时务者为俊杰”中的“时务”即指对时代趋势的敏锐判断。
农事相关
在古汉语中特指农业生产活动,如“民不废时务”表示不耽误农事。
时间节点
可表示具体的时间段,例如“五月正是农忙时务”。
社会风俗
偶尔引申为时俗或社会风气,如“这厮坏了风俗,伤了时务”。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时务”是一个动态词汇,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核心始终围绕“当下应关注的重要事务”。
邦桀薄情无义出乖露丑大廓导航狄道跌仆笛韵堵立贰车返走風虎雲龍風美干国关报鬼风疹过化存神骇浪耗耗黑齿黑货横徂后儿淮南术哗世取名家寒交隐金鱼符戟幢基祚矩步骏整拉舌头良师駖磕淩烁流莩旅居怒武沛庭愆面窃赀奇骇清澹清裕趣步雀罗门驱突日就月将容翟蕊榜石帆实情松茑苏幙遮外侧顽军违世异俗五服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