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心服的意思、口服心服的详细解释
口服心服的解释
不仅口头表示信服,内心也信服。《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合作网的制度应当在全国推广》:“﹝乡农全主任﹞才口服心服地说:‘……互助合作网的办法好,一下子就解决了许多问题。’”《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 毛6*主6*席 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词语分解
- 口服的解释 ∶口头上表示信服或佩服口服心不服 ∶把药吃下去不得口服详细解释.口头上表示信服。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服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服,一本作“
- 心服的解释 衷心信服或佩服详细解释.衷心信服。《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据可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口服心服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口服心服”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详细意思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不仅口头上表示信服,内心也由衷地认同和佩服。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心悦诚服,表里如一地完全接受或钦佩。
- 口服: 指在言语上承认、接受或表示佩服。
- 心服: 指在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服或钦佩。
- 整体含义: 强调外在的言语认同与内在的真实情感完全一致,是发自内心的、彻底的佩服或接受。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口服心服”由两个主谓结构“口服”和“心服”并列组成,形成联合式成语。这种结构强调了“口”与“心”两个层面的信服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完整且真诚的认同状态。其语义重心在于强调内心的真诚信服是基础,外在的口头表达是其自然流露。
三、用法与语境
- 表达钦佩: 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如领导、师长、专家、榜样)的才能、品德、见解或成就发自内心的敬佩。例如:“他的演讲逻辑严密,见解深刻,令人口服心服。”
- 表示接受: 用于表示对批评、建议、判决、规则或事实真相等完全接受,没有抵触情绪。例如:“虽然处罚严厉,但证据确凿,我心服口服。”
- 强调说服效果: 形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使对方不仅表面上同意,而且内心也真正被说服。例如:“经过他耐心细致的解释,大家终于口服心服地接受了这个方案。”
- 对比“口服心不服”: 常与“口服心不服”对比使用,突出真诚信服与表面应付的区别。例如:“做思想工作要让人口服心服,而不是口服心不服。”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心悦诚服、五体投地、甘拜下风、心折首肯
- 反义词: 口服心不服、阳奉阴违、心非巷议、愤愤不平
五、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心服”的解释包含“衷心信服”,而“口服心服”作为常用搭配,意指“嘴里承认,心里信服”。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 《汉语成语大词典》: 对“口服心服”的释义通常为“口头上和心里都信服。形容真心实意地信服”。来源:各类权威出版社(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成语词典均有收录和详细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口服心服”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不仅口头表示信服,内心也完全认同,强调表里如一的真诚信服状态。其中“服”意为信服、认同。
二、出处与演变
- 古典来源
最早可追溯至《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现代用例
在《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中,该词被用于描述对他人的教导或观点由衷接受的情景。
三、近义词与辨析
- 心服口服:与“口服心服”意义相同,仅词序不同,两者可互换使用。
- 区别于“阳奉阴违”:后者指表面顺从但内心反对,与“口服心服”形成鲜明对比。
四、用法特点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或状语,如“他的分析让人口服心服”。
- 感情色彩:含褒义,多用于表达对观点、决策或能力的真诚认可。
五、英文翻译
可译为be completely convinced 或sincerely admire from the heart,强调发自内心的信服。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口服心服”既保留了古典语境中的哲理性,也在现代语言中延续了表里如一的信服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乐乐课堂》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崩离别魂部长涔淫侪好长材茂学倡荡产殖吵房抄抢垂欲辞格翠幄村行厝所道高德重点手覆尸干越够受的顾嘴花边钱轘辕狐鸣篝中胡诌乱傍旌节花极右军命拘拑举手相庆开讲餽给羸豕领门儿癃痹模勒陌路相逢南阳子逆蕃平圃平雅钱额遣将徵兵桥墩窃权犬马之劳盛高双交书本气送閲酸怆苏坐贪贾桃夭李艳田相衣停息万尼亚舅舅獮猴江销殻枭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