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的意思、凌虚的详细解释
凌虚的解释
升于空际。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华阁缘云,飞陛凌虚,俯眺流星,仰观八隅。”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见一舟凌虚直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虚,无与为对。”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三:“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
淩虚:升向高空或高高地在空中。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建三臺於前处,飘飞陛以凌虚。”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剔腹背无益之毛,揽六翮凌虚之用。” 清 黄遵宪 《大阪》诗:“江山入眼花光媚,楼阁凌虚海气豪。”
词语分解
- 凌的解释 凌 í 冰:冰凌。凌锥。滴水成凌。 侵犯、欺压:欺凌。凌逼。凌辱。凌侮。恃强凌弱。 杂乱,交错:凌乱。凌杂。 升,高出:凌云。凌霄。凌空。凌虚。凌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渡过,越过:“虽有江
- 虚的解释 虚 ū 空: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不真实的:虚伪。虚假(?)。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内心怯懦:做贼心虚。 不自满:虚
专业解析
“凌虚”是一个富有文学意蕴和哲学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
本义:升入天空,高入云霄
- 这是“凌虚”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凌”有升高、逾越、登临之意;“虚”指天空、太空、虚无缥缈的高处。组合起来,意指上升到高空之中,置身于云霄之上。
- 引用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凌虚”的释义之一即为“升于空际”。例如,曹植《节游赋》中的名句:“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描绘了楼阁高耸,仿佛飘飞的台阶直入云霄的景象。李白《赠张相镐》诗:“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虽未直接用“凌虚”,但其“凌”字所体现的向上气势与“凌虚”意境相通。
-
引申义:超脱尘世,遗世独立
- 由物理空间的“升空”引申,“凌虚”常用来形容一种超凡脱俗、不染凡尘的精神境界或状态。它象征着超越世俗的束缚、纷扰,达到一种空灵、高洁或逍遥自在的境地。
- 引用参考: 在文学作品中,此意蕴尤为突出。如古代文人常以“凌虚台”、“凌虚阁”命名建筑,寄托超然物外的情怀。道教典籍中也常用此词形容仙人飞升或修道者心境澄明、与道合真的状态,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越。
-
形容高远、空灵的状态或意境
- “凌虚”可用于描绘具体事物(如楼阁、山势)高耸入云、仿佛悬浮于空中的宏伟气势,也可用于形容音乐、诗文等艺术形式所营造的缥缈、空灵、不落俗套的意境。
- 引用参考: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亹以翼棂,皦日炯晃于绮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其中描绘的仙境楼阁,虽未直接用“凌虚”,但其“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等句营造的正是凌虚缥缈的意境。李善注引王逸《楚辞章句》释“虚”为“太虚,谓天也”,亦有助于理解“凌虚”之高远。
-
哲学意涵:指向虚无或超越性的存在
- 在更深的哲学层面,“虚”亦可指道家思想中的“虚无”或宇宙的本源。“凌虚”有时暗含接近或融入这种超越性、本源性存在的意味。
- 引用参考: 道家经典如《庄子》中关于“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描述,其精神内核与“凌虚”所追求的超越有限、达致无限自由的状态有相通之处。
“凌虚”一词,从字面看是“升上天空”,其魅力在于由此生发出的丰富意象与精神内涵。它既描绘了物理空间上的至高与空阔(高入云霄),更象征着精神境界的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并能营造高远空灵的艺术意境,甚至触及对宇宙本源或无限自由的哲学思考。这使得“凌虚”成为汉语中一个极具画面感和哲理性的优美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凌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及引申角度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 升于空际:指物体或形象上升到高空,如“飞陛凌虚”(曹植《七启》)形容台阶仿佛飞入云端。
- 高悬于空中:如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中描述瀑布“凌虚飞下”,强调水流无凭依地垂落。
-
比喻意义
- 超越凡俗: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超然地位或能力,如“楼阁凌虚海气豪”(黄遵宪诗)突显建筑的宏伟。
- 成语化用法:现代语境中可指科技、产品等在竞争中独占鳌头(参考的引申义)。
二、出处与用法
- 文学典籍:最早见于曹植《七启》《节游赋》,后葛洪《抱朴子》、黄遵宪诗等均有引用,多用于描绘高远意境。
- 现代用例:朱自清散文中以“凌虚”形容瀑布的动态美感,体现词汇的写实与诗意结合。
三、语境差异
- 物理空间:如“虹势尚凌虚”(张文琮诗)描述彩虹横跨天际。
- 抽象概念:如“揽六翮凌虚之用”(《抱朴子》)比喻才能的卓越。
四、总结
“凌虚”兼具具象与抽象表达,既可描述实体升空,也能隐喻超越常规的境界。其古典文学底蕴深厚,现代使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侧重方向。
别人正在浏览...
爱好傲上八銮半低不高策立谄嫉赤膊上阵钏臂垂恩当门噉名丹萸冬大麦二进繁荫分数线改行自新句芒滚球寒心薅马哼儿哈儿鸿章嗟虞墩浸化联踡柳街花巷六微隆率鹿醢满帆梅花雷蜜煎煎濔迆蜜汁墨妙闹猛逆备漂溢气诀侵夺情厚邛崃关热闹话三寸之舌烧结深默释回增美市巷顺风转舵説古话阗繁頽踏外工未济维苏威火山无服五言律纤惰蝎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