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上坎下。《易·未济》:“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高亨 注:“火炎在上,水浸在下,水未能灭火,是救火之功未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离上坎下为未济,而中互既济……而未济之终可以为既济者,金木之为用亦不小也。”
(2).未成,没有成功。《荀子·王霸》:“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想 玄德 未济时,曾问俺 东吴 借 荆州 为本,至今未还。”
(3).渡河未到岸或尚未渡河。《史记·宋微子世家》:“ 襄公 与 楚成王 战於 泓 , 楚 人未济, 目夷 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后汉书·袁绍传》:“今 操 军退,人怀归志,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此策不可失也。”《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策 临 江 未济,果为 许贡 客所杀。”
(4).未得到救助。《汉书·董仲舒传》:“羣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於此也。”
“未济”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最后一卦,其含义丰富且具有哲学深度,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解释
“未济”字面意为“未完成”“未成功”,引申为事物处于未达成目标、未渡过难关的状态。例如《荀子》中“义虽未济”即指道义尚未实现。
卦象构成
卦象为“离(火)上坎(水)下”,即火在水上燃烧,象征水火不交、力量未调和,导致救火或渡河等行动未能成功。
动态发展观
《易经》以“未济”为终卦,强调事物发展永无止境。看似结束的“既济”(第六十三卦)后接“未济”,体现循环往复、周流不息的宇宙观。
矛盾与平衡
火与水相克却共存于卦象中,象征矛盾对立中的动态平衡。虽未成功,但暗含转机,需“慎辨物居方”(谨慎分析、调整方向)以突破困境。
行事态度
卦辞提到“小狐汔济,濡其尾”,警示若急于求成(如小狐渡河湿尾),反招不利,需耐心积累、审时度势。
人生象征
代表事物未竟阶段的混乱与潜力,如事业关键期、经验不足或资源欠缺的状态。需在“未济”中寻找新起点,而非视作终点。
“未济”既是《易》卦名,也是哲学概念,既象征未完成的状态,也蕴含转化与新生的可能。其思想对处世、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未济」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事情还没有完成或达到最终状态。
「未济」由「未」和「济」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未」是「木」字旁,表示事物发展的起始状态,「济」是「水」字旁,表示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完成状态。
「未」的笔画数为5,「济」的笔画数为10。
「未济」是古代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了人生道路中的一种状态。在易经中,「未济」是八卦之一,象征着事物发展的未完成状态,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发展。
在繁体字中,「未济」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未济」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相似。
1. 这个项目还未济,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2. 他的未来前景依然未济,需要更多时间来发展。
1. 未来
2. 未知
3. 未成
4. 未来
5. 未来
1. 未完成
2. 未了
3. 未竟
4. 未就
1. 已济
2. 完成
3. 成就
4. 实现
「未济」表示事物或情况还没有完全发展或达到最终状态,需要继续努力和发展。它常常用于描述某个项目、计划、人生道路或其他事物的发展阶段。通过「未济」这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可能会经历许多「未济」的状态,但只要坚持努力,最终会达到成功的境地。
阿呼地狱白毫牓样麃鹿庳矢不率不旋时唱龙眼朝折暮折澄辉出景赐食慈乌促鳞点定刁刺帝德陡然断刑匪兵風止麸金高劭过考好谋何在乎嫁非江珧柱简略急彪各邦竭蹙结头井树锦席卷云峻峗空礨扣头快心遂意馈赆窟竉兰芷之室冷蕊连齿木屐立后嫠惸隆备楼橦莽荡荡冥昧内定配极皮鞯气吞牛斗三河式宴输液松头日脑弯拴夏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