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微的意思、六微的详细解释
六微的解释
(1).指臣下六种微妙幽隐之事。《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託於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陈奇猷 集释:“《老子》十五章云:‘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韩子 会其意,以为为臣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故以下所云皆人臣微妙之事,为人主者不可忽视也。故特举六者以告人主,而总其名曰六微。”
(2).古代研究人体病变原理的术语。《素问》有《六微旨大论篇》, 姚止庵 题解云:“天有六气,人有三阴三阳,上下相应,变化於是乎生,疾病於是乎起;其旨甚微,故曰六微旨大论也。”因以“六微”指医道。《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 玉 少师事 高 ( 程高 ),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 和帝 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 宋 曾巩 《送刘医博》诗:“ 临汀 刘君 落落者,六微絶伟如天资。”
词语分解
- 六的解释 六 ù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六经)。六欲
- 微的解释 微 ē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专业解析
"六微"的汉语释义与源流考析
"六微"一词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存在以下两层释义:
一、泛指精微深奥的事物或六种隐微的征兆
此义项源于古代哲学与政治思想。
- 核心释义: "六"表数量;"微"指幽深难见、精妙细微。合称"六微"可指代六种精微深奥的道理,或六种预示吉凶的隐微迹象。
- 典籍溯源: 其概念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如《荀子·赋篇》提及"宇中六指谓之六微",汉代学者注解认为"六微"象征天地间六种精微要妙之事或六种衰败的征兆(如权臣、宫变等)。《韩非子·内储说下》亦专论"六微",指人主需警惕的六种隐蔽危害(如权借在下、利异外借等),强调防微杜渐的治国理念。此用法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发展潜在规律的深刻洞察。
二、中医学特指六种伏邪致病的内科病证
此为"六微"在中医典籍中的专有名词,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 核心释义: 指邪气潜伏于人体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所致的积、聚、结、痞、血、蛊六种病证。其特点为病位深隐、病程迁延、症状复杂。
- 经典依据: 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诸积大法…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后世医家据此归纳为"六微病证"。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对此有系统阐发:"微者,未显之症也。六微者,六腑之积也…六微为病,总因气、血、痰、食郁结而成。"。
- 病机与特点: 六微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食积等病理产物内停,久而成积。其传变规律遵循《金匮要略》所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结论
"六微"一词承载着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与医学的智慧。其广义指涉精微之理或隐微之兆,狭义则为中医对六腑积聚病证的专称,反映了汉语词汇在历史演进中语义的专业化与学科分化。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尤其中医范畴的定义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六微”是一个多领域概念,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政治权谋领域(出自《韩非子》)
指君主需警惕臣子的六种隐秘权术:
- 权借在下:防止臣子架空君主权力;
- 利异外借:臣子可能勾结外部势力谋私;
- 托于似类:借相似事件掩盖真实意图;
- 利害有反:臣子行为与君主利益相悖;
- 参疑内争:利用权力争夺引发内部矛盾;
- 敌国废置:警惕敌国通过操纵臣子影响政局。
二、中医理论领域(出自《黄帝内经》)
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指自然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与人体“三阴三阳”经络的相互作用规律。中医认为六气异常可引发疾病,需通过调和阴阳平衡来防治,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六微”引申为六腑病变的辨证体系。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原文或医学应用案例,可参考《韩非子·内储说下》《黄帝内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费蜡饱参八士杮附便官逼夹冰谷播食不省得常寐车駮踳落大杯导衍放恣房地产业反诗发餫感电格纳跟腱格种桂香飘锅汤嗨哟寒原红烛滑笏擐饼鹄举翦片践跖噍骂嘉选嗟蹙九宫格巨棓蹶然肯綮敛脯溜平买忧漫话某某遒润丧魂落魄三流三鱼石堠受汙鼠毫笔水户説委簑衣檀轴韬神晦迹惟城韦陀窝圆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