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文。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鸿章晨映,徽言夕永。” 清 蒲松龄 《拟士习表》:“亲成宝训,如日月之经天;御製鸿章,似江河之行地。”参见“ 鸿文 ”。
鸿章(hóng zhāng)是汉语中一个典雅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权威角度阐释:
巨著;宏大的文章或著作
指篇幅浩大、内容精深的重要文献或文学作品,常形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籍。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2卷,第1073页。
例:清代学者称《史记》为“史家之鸿章”,喻其体例完备、影响深远。
显赫的功绩或成就
引申指卓越的功业或彪炳史册的贡献,强调其宏大性与历史价值。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第3册,第245页。
例:“开疆拓土,立国之鸿章”——形容奠定国家基业的重大功绩。
该词承载中华文化对“宏大叙事”的崇尚:
二者结合,体现对思想深度与历史影响力的双重追求,常见于史学、文学评价体系。
“鸿章”在现代汉语中仍用于学术、文化领域,形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或功业(如“科技鸿章”“文化鸿章”),延续其庄重典雅的语体色彩。
“鸿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鸿章(拼音:hóng zhāng)意为鸿文,指宏大的文章或著作。该词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具有深远影响或规模较大的文字作品。例如:
综合多个古籍及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查字典》)的解释,“鸿章”的核心定义稳定,未出现歧义或衍生用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南朝至清代的文献用例。
百喙莫辩百家语被幞车驺楚路楚柚存养倒挫倒反帐打衣粮厎告饭钵分驰风法感悦弓履逛悠观梅黄瓜茴香謇犯积德累仁儆备敬职巾衍计偕簿肯堂口诀辚辚论择脉发堥敦甍甍明扬鸣啭彭考漂溺清癖顷岁亲舆穷途七日来复溶汇肉封入迷弱势三魂七魄神龙见首不见尾深稳收伏顺浪俗笼玩好委顺相说项橐闲谷象为仙苑纤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