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方士用于祝祷的口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祷雨》:“往往见 蒙古 人之祷雨者,非若方士然,至於印令、旗剑、符图、气诀之类,一无所用,惟取净水一盆,浸石子数枚而已。”
“气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方士用于祝祷的口诀,常见于古代宗教或玄学相关的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气诀”指古代方士(道教或民间宗教人士)在仪式中使用的特定口诀,通常与祝祷、修炼或施法相关。这类口诀可能包含咒语、呼吸法或精神集中技巧,用于达到沟通神灵、调节气息等目的。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祷雨》,文中提到蒙古人祈雨时“不用印令、旗剑、符图、气诀”,仅以净水浸石完成仪式。这侧面印证了“气诀”是汉地方士特有的祝祷工具。
当代多用于形容某领域的高超技艺或秘诀,例如:“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堪称气诀。” 但此用法属于文学化扩展,非原始含义。
“气诀”原属宗教术语,现也可隐喻精湛技艺。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文献中的具体表现,可参考《辍耕录》或相关道教典籍。
《气诀》指的是一种修炼身体和掌握呼吸方法的秘诀或口诀。气诀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呼吸方式,增强体质,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气诀》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气,右边的部首是讠。气的拼音是qì,讠的拼音是yán。气的笔画数为4,讠的笔画数为2,总共的笔画数为6。
《气诀》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清楚,但可以推断出它与修炼身体、呼吸调节相关。在中国古代,修炼气功、瑜伽等方式广泛流传,以调节呼吸和体内能量的流动。因此,气诀可能是一种指导人们修炼身体的口传秘籍。
《气诀》的繁体字为「氣訣」。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气」的形态与现代稍有差异,上部分开,下部为「米」字形;「诀」的写法与现代一致,左边为「讠」部,右边为「夬」部。
他练习气诀已经有几年了,感觉身体变得更健康了。
老师教给他一个有效的气诀,用来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绪。
- 气功:修炼和调节体内气的功法。
- 气息: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
- 诀窍:指掌握某种技巧或方法的关键。
- 呼吸法:调整呼吸方式的方法。
- 口诀:用于记忆或指导的口头传授。
- 忘诀:忘记了某种秘诀或口诀。
- 无气:没有气力或气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