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蛀蚀。引申为损害。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序:“蝎蠹上国,百有餘年。”亦指蛀虫。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然儒中邪僻贪婪者亦多,今谓之蝗虫,其蝎蠹之流与。”
“蝎蠹”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蝎蠹”多用于书面语境,既指物理层面的蛀蚀,也用于抽象层面的损害,如国家、文化或道德领域的破坏。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中的文献来源(如)。
《蝎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一种爬行动物的名称。
《蝎蠹》由部首虫和爿组成,总共有19笔。
《蝎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象形字。它在形状上模仿了蝎子与蠹虫的形象,表示这两种动物的名称。
《蝎蠹》的繁体字为「蠍蠹」,字形上保留了更多传统繁体汉字的特点。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蝎蠹》的古时候写法为「蠍蠹」。
1. 墙角的蝎蠹露出身体,逗得孩子们大笑。
2. 他在森林中发现了一只巨大的蠹虫,有些像蝎子。
与《蝎蠹》相关的组词有:
1. 蝎子
2. 蠹虫
3. 蛇虫
4. 昆虫
5. 蟹类
与《蝎蠹》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蝎子
2. 蠹虫
3. 蜈蚣
4. 蜘蛛
5. 蛇类
与《蝎蠹》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鸟类
2. 哺乳动物
3. 爬行动物
4. 水生动物
5. 虫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