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望的意思、令望的详细解释
令望的解释
(1).谓仪容善美,使人景仰。《诗·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郑玄 笺:“人闻之则有善声誉,人望之则有善威仪。”
(2).引申指美好的名声。《陈书·沉众传》:“ 高祖 大怒,以 众 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新唐书·于志宁传》:“狎而近之,无益令望,有损盛德。”《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 羡之 等以 宜都王 义隆 素有令望,又多符瑞,乃称皇太后令,数帝过恶,废为 营阳王 ,以 宜都王 纂承大统。”
(3).指有美好名声的人。《周书·令狐整传》:“ 令狐延保 西州令望,方城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縶维。”《隋书·苏夔传》:“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臚之职,须归令望。”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士有远慕前修,聿希令望,每定交而不杂,必推义而为上。”
词语分解
- 令的解释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ǐ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 ì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 望的解释 望 à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向,朝着:望东走。
专业解析
“令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
美好的声望;美好的名望
- 这是“令望”最核心的含义。“令”在此处意为“美好、善”,如“令名”(美名)、“令德”(美德);“望”意为“声望、名望”。因此“令望”指一个人或家族拥有美好、令人敬仰的声誉。
- 语源与典籍依据: 此义项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代经典。例如《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郑玄笺注:“令,善也。” 朱熹《诗集传》解释:“令望,威仪可望也。” 这里即指美好可敬的声望与威仪。后世如《晋书·王湛传》评价王湛之子王承:“虽无俊才,直亮贞正,则其令望足称矣。” 也是指其美好的声望值得称道。参见《汉语大词典》“令望”词条释义一。
-
引申指有美好声望的人
- 由“美好的声望”这一抽象概念,可以引申代指拥有这种声望的具体人物。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品评人物风气盛行时,“令望”常用来指称那些德行高尚、声誉卓著的名士。
- 典籍依据: 《世说新语》等记载人物言行的典籍中可见此类用法。例如称赞某人“有令望”,即指其人是享有美誉的贤士。参见《辞源》(修订本)“令望”词条释义二。
“令望”一词的核心意义在于形容美好、令人敬仰的声望或名望,其语源可上溯至《诗经》。在此基础上,它也可引申指代拥有这种美好声望的人,尤其在古代人物品评中常见。该词蕴含着对德行、声誉的高度赞美。
网络扩展解释
“令望”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均有体现:
1.仪容善美,令人景仰
指人的仪表和气质出众,使人仰慕。例如:
- 《诗经·大雅·卷阿》中“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描述君子如玉器般高洁,既有美好的声誉(令闻),又有令人敬仰的仪态(令望)。
- 《新唐书·于志宁传》提到“狎而近之,无益令望”,强调举止轻浮会损害威严形象。
2.美好的名声
引申为品德高尚、声望卓著。例如:
- 《陈书·沉众传》记载“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说明沈众因名声良好而免于公开处决。
- 《资治通鉴》中描述宜都王义隆“素有令望”,因声望高被拥立为帝。
3.有美好名声的人
代指德高望重的人物。例如:
- 《周书·令狐整传》称其“西州令望”,即西州地区的楷模。
- 《隋书·苏夔传》提到“鸿胪之职,须归令望”,指外交官职需由德才兼备者担任。
扩展:成语“令闻令望”
在《诗经》中,“令闻令望”连用,形容兼具美誉与威仪的君子。后世多用于赞颂贤德之人,如《晋书·羊祜传》称其“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令望”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强调对他人的敬仰或赞誉。例如:“他学术成就斐然,堪称学界令望。”
以上解释综合了《诗经》《新唐书》等古籍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本福宾至如归不明不谋蚕命茶饭偢睬传驿楚璧当班凋困雕俗负气讣帖红灯罩闳耀后军会址呼卢火齐粥护腰加鞭贾郭监就饥溃咎舋隽妙菊天来婆雷抃令仆落产闾阎安堵楣机蒙昧明教不变末规木栅南北宅嗫喋盘石之安佩衿劈丢扑鼕劈口青缟权重秩卑儒书撒娇撒痴踏橇田神望沮王连晩唐问天涡濑碔砆县鄙仙人酒闲舒饩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