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十友的意思、方外十友的详细解释
方外十友的解释
指 唐 初不拘世俗礼法的十位好友。《新唐书·陆馀庆传》:“﹝ 餘庆 ﹞雅善 赵贞固 、 卢藏用 、 陈子昂 、 杜审言 、 宋之问 、 毕构 、 郭袭微 、 司马承禎 、释 怀一 ,时号‘方外十友’。”
词语分解
- 方外的解释 ∶世俗之外,旧时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彼游方之外者也。;;《庄子;大宗师》 ∶边远所在,异域详细解释.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於图东方方外。”.域外;
- 十友的解释 .称相友好的十人。《新唐书·陆馀庆传》:“﹝ 陆餘庆 ﹞雅善 赵贞固 , 卢藏用 、 陈子昂 、 杜审言 、 宋之问 、 毕构 、 郭袭微 、 司马承禎 、释 怀一 ,时号方外十友。”《明史·文苑传一
网络扩展解释
“方外十友”是唐代初期的一个文人群体称谓,指十位不拘泥于世俗礼法、交往密切的好友。以下是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方外:原指世俗之外,常用来形容超脱礼教或隐居之人。
- 十友:十位志趣相投的朋友。
合称指代十位不循常规、追求自由交往的文人。
-
历史背景与成员
据《新唐书·陆馀庆传》记载,该群体以陆馀庆为核心,成员包括:
- 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杜甫祖父)
- 宋之问(宫廷诗人)、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道教名士)、释怀一(僧人)
这些成员身份多元,涵盖诗人、官员、隐士、僧道,体现了唐代儒释道交融的文化背景。
-
群体特点
- 不拘礼法:反对繁文缛节,主张率性交往。
- 文学影响:如陈子昂倡导诗歌革新,宋之问推动律诗定型,对盛唐文学有奠基作用。
- 思想交融:成员中既有儒家文人(如杜审言),也有佛道人士(如司马承祯、释怀一),反映了唐代三教合流的趋势。
-
相关考据
需注意,“十友”在历史中另有其他组合(如明初“北郭十友”),但“方外十友”特指唐代这一群体,且文献中实际列出的成员为9人,可能因记载疏漏或“十”为虚指。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员生平或文学贡献,可参考《新唐书》《唐才子传》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外十友是指追求自由、远离尘世的十种类型的朋友。下面是相关信息的汇总:
拆分部首和笔画:方(方旁,四画)外(一画),十(两画)友(四画)。
来源:方外十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是曹雪芹用来描绘主人公贾宝玉的亲密朋友的一种表达。
繁体:方外十友(繁体字:方外十友)
古时候汉字写法:方外十友(古时候通常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贾宝玉与黛玉、宝钗、探春等人是方外十友中的代表。
组词:方外生活、方外之人
近义词:方外好友、离世知己
反义词:纸醉金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