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尊贵的称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故立嗣与孙,篤世子,妾不以子称贵号。” 宋 王安石 《贺文太师启》:“冕服命圭,极上公之贵号。”
(2).指有尊贵称号的人。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主贤益彰,虽至宫闈贵号,亦加尊敬。”
(3).旧时询问他人字号的敬语。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动问高姓,贵号?”
(4).旧时对人商店的敬称。《歧路灯》第二三回:“ 绍闻 面有难色,道:‘委实我没了银子,餘下九十多两,上在贵号账上,等 茅兄 回来,我管保齐完,一分不欠。’”
“贵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敬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尊贵的称号
指代高贵的封号或头衔,常用于古代文献。例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妾不以子称贵号”,强调身份与称号的尊卑关系。
有尊贵称号的人
可引申为对拥有显赫地位者的敬称。唐代杜牧在《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中描述“宫闱贵号”时,即用此意表达对尊贵人物的敬意。
询问他人字号的敬语
旧时交际中,用于礼貌询问对方的字号或名讳。如明代戏曲《双珠记》中的对话:“动问高姓,贵号?”。
对他人店铺的敬称
商业场景中,用作对他人商号的尊称。清代小说《歧路灯》提到“上在贵号账上”,即指对方的商铺。
补充说明
《贵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尊贵的称号,或指某人在社会上的高声誉和地位。
《贵号》的部首是贝(贝壳),总共有12画组成。
《贵号》的来源较为明确,最早出自古代文官制度中对高位官员的尊称。后来逐渐引申为对其他受人尊敬、有一定地位的人物的称呼,以表示对其崇敬和尊重。
《贵号》的繁体字为「貴號」。
古时候使用篆书或隶书的写法,「贵号」的字形会存在一些差异,具体变化较多,这里不再赘述。
1. 她因为她在文学界的杰出贡献,获得了一个贵号。
2. 一位名导演的贵号,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广泛认可。
尊贵、号令、名号、美号、座号等。
尊称、美称、雅号等。
贱号、辱号、恶名等。
【别人正在浏览】